會稽山2024年營收16.31億 銷售費用激增60%

作者 |鄭皓元

主編 |陳俊宏

近日,黃酒龍頭會稽山(601579.SH)交出營利雙增的業績答卷。財報顯示,2024年其實現營收16.31億元、淨利潤1.9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6%和17.74%,連續兩年業績增速超過15%,高端戰略成效顯現。然而,光鮮數據背後,會稽山正面臨原材料成本上漲吞噬利潤空間、區域市場依賴症未解、應收賬款週轉效率下降等問題。

此外,其在今年4月實行了自2016年以來首次系統性提價,加上古越龍山也宣佈提價策略,黃酒股隨後迎來連續兩日上揚。4月1日會稽山高開高走,盤中一度漲超8%,古越龍山(600059.SH)、金楓酒業(600616.SH)跟漲,帶來了“黃酒價值迴歸”的信號。這家百年老字號的高端化突圍,究竟是破局利器,還是飲鴆止渴?

“燒錢”謀增長 高端化費用高企

會稽山此次的業績增長主要來自中高端產品的結構優化。

整體來看,其毛利率從5.14個百分點提升至52.08%,主要得益於中高端產品佔比提高。

財報顯示,2024年,其中高端黃酒營收10.65億元,同比增長31.29%,佔總營收比重從58%提升至65.3%。其銷量增長7.43%至5.33萬噸,噸價同比增長了22%至2萬元/千升,產品結構優化趨勢明顯。

另外,其核心高端系列“1743”“蘭亭”及百元級新品“幹純18”成爲增長主力,推動毛利率同比增長5.14%至52.08%。普通黃酒營收則同比下降7.94%至5.18億元,佔比降至31.8%,低端市場呈現萎縮趨勢。

爲支撐高端化戰略,公司銷售費用攀升。財報顯示,2023-2024年,其銷售費用已連續兩年增長,今年則同比大增60.25%至3.03億元,其中,廣告宣傳促銷費爲1.62億元,較2023年翻番。且北方市場試點和全國經銷商網絡拓展也推高了渠道成本。費用率則攀升至20.33%。其蘭亭系列所屬的中高端產品營收增速爲31.29%,而銷售費用整體增速爲60.25%,存在費用增速顯著高於核心產品收入增長的問題。

對於銷售費用接下來規劃,總經理楊剛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基於黃酒行業國潮復興的歷史性機遇,我們將持續保持一定強度的品牌營銷的投入,加大渠道的創新與推廣力度,提高會稽山紹興酒市場滲透力。”

值得注意的是,爲削弱營業成本上漲攤薄利潤的影響,會稽山選擇提價,並於3月31日披露提價公告,稱將對純正、三年陳等核心產品提價1%-9%,這是其八年來首次系統性調價。

古越龍山也發佈公告,稱其將對部分重點產品的銷售價格進行調整,提價幅度從2%至12%價格不等。次日,會稽山股價漲停,古越龍山與金鳳酒跟漲,被視爲“黃酒價值迴歸”信號。

現金流承壓 渠道舊疾難解

目前,黃酒行業正面臨市場價值認知、區域侷限及成本壓力的“三重枷鎖” 。

渠道方面,財報顯示,其2024年直銷業務(含專賣店、直營店、團購)收入爲3.02億元,同比增長43.90%,佔主營業務收入的18.5%。線上銷售(包括網店、微店、抖音旗艦店、微信和支付寶小程序)2024年收入達到1.72億元,同比增長89.74%。經銷商數量淨增477家,核心市場仍爲江浙滬區域,省外市場增速雖加快,但全國化進程仍受制於“市場價值認知”。

從市場規模看,黃酒行業當前面臨“規模不經濟”與“區域天花板”的雙重挑戰。公開資料顯示,2023年全國黃酒銷售收入約210億元(含規模以上及中小企業),不足白酒市場(7500億元)的3%,約爲啤酒市場(2500億元)的8.4%。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黃酒行業消費圈層高度固化,江浙滬三地貢獻全國銷量的79%,形成“文化符號強、消費場景窄”的困局。行業核心發展瓶頸在於全國化進程緩慢、高端化動能不足及年輕客羣斷層。

成本方面,會稽山依舊遭受考驗。中國酒業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因極端氣候導致糯米主產區減產,價格同比上漲12%,疊加小麥等輔材成本攀升,黃酒企業原料成本佔比突破45%。

現金流方面,會稽山2024年現金流表現受銷售費用高增及應收賬款積壓拖累,短期回款能力承壓。財報顯示,其2024年上半年經營活動淨現金流爲-1.07億元,同比下降9.81%,主要因銷售費用同比激增79.96%,及應收賬款回收週期延長。全年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同比下降14.09%至3.29億元,銷售費用激增與職工薪酬支出增加是主要影響因素。

當前黃酒消費仍深度綁定傳統餐飲場景,如家庭聚會與餐飲渠道構成核心消費場景,而抖音頂流白冰(帶貨銷售額爲1280萬元)的跨界營銷雖帶來短期流量爆發(如會稽山氣泡黃酒單日銷售額破千萬),但尚未突破品類固有認知,公開數據顯示,黃酒線上銷售中佐餐場景佔比仍超60%,年輕客羣消費仍以低度化、即飲化爲主,尚未形成獨立飲用場景。

國際化進程同樣面臨結構性挑戰:2024年,其海外市場收入0.49億元億元,同比增長15.27%,但僅佔整體營收的2.8%,且主要集中於海外華人社區,文化輸出尚未轉化爲消費黏性。對比日本清酒在歐美市場的滲透率(約3.2%)。有分析指出,黃酒國際化需跨越“文化符號”到“味覺認同”的鴻溝,包括口感改良(如低度化、微氣泡化)、飲用場景適配(如佐餐、調酒)及本土化營銷體系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