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豐斥巨資 私有化恆生銀行

恆生銀行。圖/中新社

香港金融市場投下震撼彈,港股上市的匯豐控股9日盤前宣佈重大決策,計劃以「協議安排」方式,私有化子公司恆生銀行,並建議撤銷該行53年的港股上市地位。匯豐提出每股155港幣的現金收購價,相較恆生銀行過去30個交易日的平均收盤價,溢價約33%,總交易金額預計達1,060億港幣。

綜合陸港媒體報導,恆生銀行創立於1933年,至今已有92年曆史,並於1972年6月在港交所掛牌,成爲戰後首家在港上市銀行,在香港金融市場具有指標性地位。然而,受到香港商業房地產市場低迷時期所累積的呆帳拖累,2025年上半年,該行淨利年減30.46%至68.80億港幣。

匯豐高層9日在記者會上強調,私有化完成後,恆生銀行將保留其獨立的銀行牌照、品牌、管理團隊及分行系統,繼續以現有模式服務香港及大灣區客戶。匯豐集團行政總裁艾橋智表示,此計劃目的在於簡化集團結構,提升戰略靈活性,並釋放恆生銀行的長期價值,而這次交易也爲該行股東提供一個以顯著溢價變現投資的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匯豐銀行主席、大陸全國政協常委王冬勝也出席記者會。市場分析,王冬勝的現身不僅顯示匯豐對整個大中華區市場的高度重視,更是向香港及大陸監管機構傳遞強烈訊號,表明私有化計劃獲得匯豐中國核心高層的全力背書,符合該集團在亞洲,特別是在大陸的長遠發展戰略。這次私有化建議尚須符合多項條件,匯豐預計,整個私有化程序將於2026年完成。

消息公佈後,市場反應兩極。匯豐控股港股9日收跌5.97%至104港幣。恆生銀行港股9日收漲25.88%至149.8港幣。

光大證券國際策略師伍禮賢分析,匯豐股價下跌其來有自。首先,此交易需動用鉅額現金,爲此匯豐已宣佈未來三季將暫停股份回購計劃,對股東並非利多。其次,合併後恆生銀行的不良貸款將直接併入匯豐的財務報表,可能推高其整體呆帳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