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擬溢價30%私有化恆生銀行 撤銷其上市地位

香港匯豐銀行9日突然公告,計劃將旗下恆生銀行私有化,並取消恆生銀行53年的上市地位。中新社

香港匯豐銀行9日突然公告,計劃將旗下恆生銀行私有化,並取消恆生銀行53年的上市地位,消息震撼香港金融圈。匯豐行政總裁艾橋智稱,私有化恆生銀行是促進增長的投資,與該行壞帳情況無關。私有化交易預計斥資港幣1,061億元(約臺幣4,161億元)。

綜合香港信報、香港經濟日報報導,匯豐控股與恆生銀行9日聯合公佈,匯豐擬以協議安排方式將恆生銀行私有化,持有恆生銀行的股東,每股可獲現金155元(港幣,單位下同),較恆生銀行8日收盤價119元溢價約30.3%。私有化完成後,恆生銀行將會撤銷上市地位。

匯豐現持有恆生銀行約63%股權。私有化建議對恆生銀行的全部已發行股本估值約爲2903.05億元;及匯豐將根據建議向股東以現金支付的總額爲1061.56億元,私有化計劃對價將不會提高。計劃生效後,恆生銀行將成爲匯豐的全資附屬公司。

香港金管局表示,知悉有關計劃,一直與相關銀行保持溝通,並按既定機制和程序進行有關監管審批。

爲何突然出手將恆生銀行私有化?分析認爲,恆生銀行商業房地產貸款壞帳增加,匯豐透過此舉處理壞帳。隨着香港商業房地產市道轉差,恆生銀行的壞帳增加,去年底的不良貸款率達到6.12%的高水平,至今年上半年仍然轉差,升至6.69%。截至6月底的總減值貸款爲550億元,當中已作信貸減值的香港商業房地產貸款達到250.12億元。

不過,匯豐行政總裁艾橋智9日現身說法,表示私有化恆生銀行是促進增長的投資,30%溢價是非常可觀、具吸引力的報價,展現匯豐集團對香港前景的信心,與恆生銀行壞帳情況無關。

報導指出,私有化可有助集團更有效地整合資源和管理風險,包括加強直接控制和決策效率,在出售或重組房地產貸款組合方面可以有較高的效率,從而降低整體集團的信用風險。

一旦私有化,不少恆生銀行客戶都擔心自己的恆生銀行帳戶將消失,變成匯豐客戶。匯豐強調,將會保留恆生銀行的品牌、分行網路及獨特的市場定位,意味恆生銀行即使被私有化後,恆生銀行帳戶仍然存在。

因應匯豐預計取消3季的股份回購,變相令匯豐股東總回報(股息+回購)下跌,摩通分析,這短線會拖低匯豐股價中單位數百分比,但相信私有化長遠將帶來正面效果。

回顧歷史,總部位於香港的恆生銀行,於1933年3月3日由林炳炎、何善衡、樑植偉、盛春霖及何添創立,1965年被匯豐收購,並於1972年6月20日於聯交所上市,爲戰後香港上市的首家銀行。恆生銀行掛牌日以175元高開,全日最高見186元,收報165元,較上市價100元大漲65%,令恆生銀行於上市當天市值已高達16.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