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中國具備發展人形機器人的獨特優勢,機器人ETF(159770)漲0.45%,有望衝擊六連陽
7月17日,機器人板塊盤中活躍,機器人ETF(159770)截至發稿漲0.45%,有望衝擊六連陽;成交額超7500萬元,盤中實時成交額爲深市同標的首位。成分股中,中大力德漲超7%,東傑智能、偉創電氣、石頭科技等多股跟漲。
Wind金融終端數據顯示,截至7月16日,年初至今份額增長率達283.69%,居同標的第一;最新規模60.66億元,再創歷史新高,亦居深市同標的產品首位。
機器人ETF(159770)緊密跟蹤中證機器人指數,行業配置包括製造業與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重倉股含匯川技術、科大訊飛、石頭科技等。該ETF還配備了2只場外聯接基金(A類:014880;C類:014881)。
消息面上,據中國日報,英偉達CEO黃仁勳7月16日在接受專訪時表示,中國發展人形機器人處於一個非常優勢的位置。中國有三方面的優勢:第一,已經擁有非常優秀的 AI 技術;第二,中國在機電一體化方面極其出色;第三,中國擁有非常龐大的製造業基礎來部署這些機器人。這三個條件在中國是非常獨特的。因此,我對機器人技術在中國的發展非常樂觀。
據證券日報, 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7月16日收盤,A股市場人形機器人板塊共有2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其中,有22家公司預喜(預計淨利潤同比增長、扭虧或減虧)。具體來看,新能源汽車加速滲透、消費電子市場回暖、智能製造設備升級等因素推高主營業務收入,是上述22家上市公司中大多數業績預喜的主要原因。
東北證券指出,國產機器人催化不斷,產業落地加速,上億元機器人訂單中標落地,國內機器人產業鏈目前不完全跟隨海外進展,作爲大國競爭的重要產業,國內機器人產業需要重點關注。
光大證券指出,從人形機器人量產節奏的角度,2025年將會是突破性的一年。萬臺級別的量產將帶動下游產業鏈進入確定性放量階段,而萬臺級別的數據採集和訓練有望真正解決數據匱乏的難題,推動人形機器人向更泛化、更實用的階段發展。
(本文機構觀點來自持牌證券機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亦不代表平臺觀點,請投資人獨立判斷和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