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請教他長壽秘訣!百歲羽球員登金氏世界紀錄──林友茂

林友茂高齡104歲,依然活躍於羽球場上,更獲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爲「全球最年長羽球員」。

【撰文|鄒明珆、攝影|江茗洋、圖片提供|林友茂】

清晨時分,陽光從窗縫灑進民升羽球館,館內傳來此起彼落的擊拍聲與歡呼聲。一位身穿紅衣、神采奕奕的長者,步伐穩健、動作俐落地揮拍回擊來球。他是林友茂,現年104歲,依然活躍於羽球場上,更獲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爲「全球最年長羽球員」,他以運動與熱情活出了精彩百年,也以樂觀開朗的心態,成爲「年齡只是數字」的最佳典範。

----------

彼時爲二戰後的1946年,在福建擔任公務員的林友茂奉命來臺,回首過往,他表示,自己是爲了協助國民政府處理接收茶產業的重建事務而踏上臺灣這塊土地。從三義茶廠到林務局,他的足跡遍及全臺,先後居住臺北武昌街、苗栗等地,最終在1953年舉家定居臺中。

「臺中位於中部,南北往來交通便利,人情溫和、生活節奏剛剛好,還有山林可走、球館可打,是適合長久宜居的城市。」林友茂談起這座城市,語氣中滿是親切與認同。

一輩子熱愛運動 觀衆歡呼讓他迷上羽球

從小體格健壯、愛跑愛跳,林友茂熱愛運動,舉凡籃球、排球、短跑、跳高、乒乓球等各項運動樣樣都會,還曾在1949年贏得區運撐竿跳金牌,「要講我的運動經歷,一整天也講不完!」他爽朗地笑道。

熱愛運動的林友茂,家中有一整排獎盃,是他四處征戰的輝煌戰績。

50歲以前,林友茂喜歡打太極拳,除了考取教練證,更義務教學多年,培訓人數超過千人。女兒林森敏說:「爸爸從年輕就一直動到現在,運動就像生命一般重要。」

和羽球的緣分,則始於50歲,有次林友茂陪伴小兒子林斯強到球館打球。他站在場邊,看着兒子殺球、救球,周圍觀衆歡呼雷動,熱血的氛圍瞬間吸引了他。「我打太極拳再好也沒人鼓掌;但羽球不一樣,有掌聲、歡呼聲真的很熱鬧,很棒!」他笑着表示。從此之後,他開始練羽球,越打越起勁,一路打到104歲,如今每週二、四、六皆固定到羽球館報到。

林友茂和兒孫三代接力揮拍,成爲臺灣羽壇佳話。

三代接力揮拍 締造羽球場上傳奇

從1983年起,林友茂與小兒子林斯強組成「父子組」,每年參加世界清晨盃暨吳文達紀念杯羽球錦標賽,迄今已連續拿下42屆冠軍,從未間斷。「那42座獎盃,是我一輩子的榮耀!」他笑着指向家中一整排的獎盃牆。

林友茂以運動與熱情活出了精彩百年,也以樂觀開朗的心態,成爲「年齡只是數字」的最佳典範。

近年,他也和孫子林昱凱搭檔參加「爺孫組」,屢次拿下前三名席次,「我負責站在前場,球來我就殺,兒子、孫子站後場,我救不到的球就由他們救。」祖孫三代的默契合作,成爲臺灣羽壇佳話。

世壯運最佳代言人 養生哲學揚名全球

2025年世界壯年運動會於臺北市和新北市舉行,林友茂成爲開幕典禮「共融」象徵代表,與奧運金牌拳擊選手林鬱婷、職棒傳奇彭政閔、影后張艾嘉及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共同擔任聖火手。準備期間,他靈活的身手讓黃仁勳驚訝不已,忍不住詢問他的養生秘訣,他笑答:「多看美女!」一句話立刻引爆網路,短短兩天點閱數突破千萬,讓這位百歲羽球員再度成爲媒體焦點。

2025年世壯運林友茂受邀與羽球好手李洋搭檔打表演賽。

除了擔任聖火手,林友茂也和榮獲兩屆奧運金牌的羽球雙打好手李洋搭檔打表演賽,並以11比9的得分,擊敗李洋的父親李峻淯和高中教練鄭永成組合,展現長者體能與意志的無限可能,堪稱雙北世壯運「終身運動」理念的最佳實踐者。

林友茂開心地介紹自己滿衣櫃的羽球「戰服」。

談起長壽秘訣,林友茂認爲除了家族有長壽基因外,關鍵還是在於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我的長壽秘訣有幾多:多運動、多唱歌、多跳舞、多存好心、多說好話、多做好事,最後還有多看美女。」他不疾不徐地數着,但也不忘補充3個附加條件:「眼動手不動、心動不行動、上動不下動!」語畢,自己也忍不住笑出聲。

林友茂與黃仁勳皆爲2025年世壯運聖火手的代表團成 員,其活力讓黃仁勳也驚訝,向他請教養生哲學。

退休生活更精彩 百歲「林大哥」越活越年輕

即使高齡104歲,林友茂每天仍然維持滿檔行程,除了打羽球外,還是公益咖啡館「騷貓」的「千歲合唱團」團長,每週帶領一羣70至90歲的長者練唱、演出,同時也熱愛攝影與社交,除了經常受朋友之邀,擔任各種活動的主持人,家裡更是收藏着各式各樣的聚會、旅遊,以及陪着太太追星的照片。「很多長者退休後就關在家,盯着電視或天花板發呆,久了人的身體就廢了。要常出門、多跟年輕人互動,才能越活越年輕。我也不愛人家叫我爺爺,叫我『林大哥』就好啦!」林友茂爽朗地表示。

爲表揚高齡運動典範,盧市長特別頒贈「金牌人生卡」給予林友茂。

林友茂強調,「只要還走得動,就要繼續動、繼續笑、繼續生活。」他的人生沒有退休,只有不斷參與、持續快樂。他不在意身體的年齡,只在意今天是否活得盡興。「揮拍是日常、上場是信仰、分享則是使命。」站在104歲的高度回望,他以一身輕盈的步伐提醒世人:長壽不是等待,而是一場持續行動與熱情參與的累積。他的故事,也爲人們描繪出一種永遠年輕的可能。

《漾臺中》2025年8月號NO.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