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機器人接棒 AI 兆元商機 輝達飆新高 3.77兆美元奪市值龍頭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表示,除了人工智慧(AI)外,機器人技術是公司具有成長潛力的最大市場之一。美聯社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表示,除了人工智慧(AI)外,機器人技術是公司具有成長潛力的最大市場,而自駕車將是這項技術的第一個主要商業應用。輝達股價在週三(25日)創下新高,重拾全球市值龍頭企業寶座。

黃仁勳週三在輝達年度股東大會上回答一位與會者的提問時表示:「我們公司有很多成長機會,其中AI和機器人是最大的兩個領域,代表着數兆美元的成長機會。」

輝達股價週三收盤大漲4.3%,報每股154.31美元,突破自1月的歷史高點,公司市值膨脹至3.77兆美元,超越微軟的3.66兆美元,重奪市值龍頭地位。自4月低點以來,輝達股價已上漲63%,市值增加近1.5兆美元。

輝達最新一季財報成爲重要利多因素,顯示成長強勁,儘管受到美國限制先進晶片出口到中國大陸影響,但仍展現未來動能。微軟、Meta、Alphabet與亞馬遜等科技巨擘的財報也進一步凸顯,輝達最大客戶羣仍積極投資AI基礎設施。根據彭博彙編的供應鏈資料,這四家大廠合計貢獻超過輝達40%的營收。

Allspring Global Investments投資組合經理人Michael Smith表示:「我對輝達成長的信心比幾個月前更強,而AI軍備競賽顯然將延續至2025年,甚至可能到2026年。輝達的成長動能明顯已重新建立,且其護城河進一步擴大與加深,顯示其市場地位更爲穩固。」

在週三的股東大會上,黃仁勳向投資人保證,市場需求依然強勁。他重申對整體電腦產業正進入AI基礎設施大升級初期的看法。

一年多前,輝達改變業務部門的報告方式,將汽車和機器人部門合併到同一類別,並在5月時表示,這塊業務部門單季營收爲5.67億美元,年比成長72%,約佔公司1%總營收。

輝達過去三年營收一路飆升,受惠可用於AI領域的繪圖處理器(GPU)需求強勁。根據LSEG數據,輝達整體營收,已從2023年度的約270億美元,去年飆升至1,305億美元,分析師預期今年營收將接近2,000億美元。

黃仁勳表示,雖然對於輝達來說,目前機器人技術的業務規模相對較小,但應用程式將需要輝達的資料中心AI晶片來訓練軟體,以及安裝在自駕車和機器人上的其他晶片。

此外,黃仁勳介紹了輝達Drive晶片平臺以及賓士汽車正在使用的自駕汽車軟體。並透露公司最近爲推出名爲Cosmos的人形機器人AI模型。他說:「我們致力於有一天,會有數十億臺機器人、數億輛自駕車和數十萬座機器人工廠都將由輝達技術驅動。」

輝達也爲AI晶片提供許多互相搭配的技術,包括軟體、雲端服務和網路晶片,以將AI加速器連接在一起。黃仁勳表示,輝達的品牌正在不斷髮展,現在應該被稱爲「AI基礎設施」或「運算平臺」提供者。

黃仁勳說:「我們很久以前就不再將自己只視爲一家晶片公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