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反駁頻繁使用AI認知下降 自己每天用反提升

關於AI是否降智的話題又有新看法,據媒體報道,英偉達CEO黃仁勳近日公開駁斥了一項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結論。

該研究認爲頻繁使用AI(如依賴ChatGPT撰寫論文)會導致用戶認知能力下降,表現爲大腦活躍度降低,在神經反應、語言表達、行爲表現方面下滑,後期甚至出現直接複製粘貼、缺乏獨立思考的現象。

黃仁勳坦言自己尚未閱讀該報告,但明確表示不認同其結論。他現身說法:“我每天都用AI,但我感覺自己的認知能力不是在退步,而是在進步。”

他強調,關鍵在於使用方法——他從不允許AI替代思考,而是將其視爲強大的學習工具,“讓我理解不懂的知識,或協助解決原本難以處理的問題”。

黃仁勳特別指出,有效使用AI絕非被動接收信息,而是一個主動思考的過程。他認爲,提出高質量問題的能力本身就是一種“高階認知能力”。“當我跟AI互動時,本質上是在不斷髮問。想要提出好問題,就必須動腦、分析、推理。”他解釋道。

他分享了自己的實踐方法:不滿足於AI的第一輪迴答,會進行追問並與其他AI工具交叉驗證。“我常問第一個AI,‘這是你能想到的最佳答案嗎?’然後再把答案交給另一個AI,讓它來評估前一個回答的質量。”他將此過程比作“聽取三個人的意見”,認爲這有助於培養批判性思維。

因此,黃仁勳堅信,正確使用AI不僅不會削弱智力,反而能提升人的認知水平。他建議:“每一個參與這類實驗的人,都應學會批判性地看待AI給出的答案。”

對於AI領域的年輕從業者,黃仁勳也給出了他的洞見:“你們必須意識到,AI是人類歷史上最具突破性的技術之一。它之所以在今天而非數十年前出現,有其必然性。我們創造出了能夠模擬智能、在大規模基礎上執行多種複雜功能的機器,這無疑是一項革命性的技術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