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帆:中國釋四大紅利 GDP可保5%增長
重慶市前市長黃奇帆6日表示,中國只要持續釋放改革紅利、市場紅利、人才創新和資本市場紅利,及開放紅利,有望使中國經濟增長在未來3至5年保持在5%以上。圖爲深圳福田CBD。(中新社)
據香港文匯網報導,重慶市前市長黃奇帆6日在北京出席2023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時表示,中國經濟有四大紅利待釋放,只要持續釋放改革紅利、市場紅利、人才創新和資本市場紅利,及開放紅利,有望使中國經濟增長在未來3至5年保持在5%以上。
首先,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擴大內需戰略有機結合起來,釋放改革紅利。黃奇帆指出,宏觀經濟內需不足是表象,根源在於很多中高端產品和服務領域存在供給抑制政策,導致供給能力增長受限,使得原本存在的有支付能力的龐大有效需求得不到充分釋放。
第二大紅利是建設超大規模統一大市場,釋放市場紅利。黃奇帆認爲,中國經濟將迎來超大規模單一市場所產生的市場紅利。中國人口有14億多,佔全球總人口比例接近18%;就市場結構而言,中國是個單一的大市場;就工業基礎而言,中國是全要素全門類全產業鏈集成的經濟體。三者疊加在一起將產生「規模經濟」效應,就可用價格優勢打敗國外競爭對手。
第三個紅利是提升全要素生產率,釋放人才創新和資本市場紅利。黃奇帆認爲,全要素生產力的增長速度若能提升,便可產生髮展動能、紅利。全要素生產力最重要兩個環節,第一個是科技創新,第二個是資本市場。
黃奇帆強調,要釋放資本市場紅利,當前註冊制已經實施,但要與退市制度配合,未來應實現首發上市數量與退市數量大致協調均衡,同時要推動長期資金入市,擴大包括各類養老金在內的社會保險資金入市的比例。
第四個紅利則是推動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落地實施,釋放新的開放紅利。黃奇帆認爲,中國已進入RCEP帶來的各項制度紅利。如RCEP原產地累加規則,使得整個東南亞和中國對全世界進出口形成一體化的產業鏈集羣。接下來,中國要成爲貿易強國,必須發展好服務貿易和數位貿易,而這兩樣恰是中國過去40年改革開放的弱項,過去的不足將成爲今後發展的跳板、紅利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