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價格飆漲 大陸最大黃金批發市場「水貝」多家金料廠商跑路

近期黃金價格飆漲至每盎司4,000美元的歷史新高,大陸知名黃金產業聚集區深圳「水貝」,也發生有上游的料商跑路,導致下游的黃金店舖與投資人損失慘重,具體原因主要在於類似期貨槓桿操作的「預定價」模式。

9月中下旬以來,在抖音、小紅書等大陸社交平臺,有諸多深圳水貝黃金料商跑路、導致下游廠商與投資者血本無歸的情況流出,受害者紛紛指認自己在哪家料商訂購或者存料,遭到一夕之間突然跑路的無奈。

有下游廠商只是將回收而來的黃金,送到料商處「提純」(把純度不夠高的黃金提煉爲99.99%),並非期貨金融交易,也受到波及。

三聯生活週刊指出,其中一家跑路的知名料商爲「粵寶鑫」,受害的下游商家劉琳指出,幾個月前就聽同業說過粵寶鑫回款速度變慢了,自己也被「隔夜」回款過幾次。這次她回收1,000多克的黃金給粵寶鑫,但沒有收到回款,出事後她才發現,這家公司5月22日已經更換了法人。這筆1,000多克金子的單子,本來利潤約人民幣5,000元,結果,料商跑路讓劉琳一下子虧掉90多萬元(約合臺幣386萬元)。她沒法跑路,把錢賠給了客戶,這幾乎是她的全部身家。

報導提到其餘跑路的料商還有「寰球金業」,寰球金業跑路時,帶走了黑龍江一位金店老闆高龍存在那兒的200克黃金。17萬元(約合臺幣73萬元)的損失是他幾年的收入。他加入了一個維權羣,裡面像他這樣的外地商家有7、80個,損失最多的有上千萬元。

多位水貝黃金從業者回憶,這些年大大小小的料商跑路,幾乎都出現在金價漲跌幅度劇烈的時間節點上。但真正的原因並非金價波動本身。

在水貝一家料商公司負責黃金上游風控業務的周琦指出,按照傳統的黃金交易方式,黃金的漲跌其實與料商和黃金商家都沒有任何關係。傳統料商生意講的是「薄利多銷」,盈利點在賣料和收舊金提純的差價上。她所在的公司是規模較大的國企,每克金的利潤只有0.8到1元。很多小料商爲留住客戶,每克利潤可能只有0.1到0.5元。隨着金價上漲,料商公司越來越多,大家的經營壓力都在變大。而近年愈演愈烈的「跑路潮」,多與「黃金預訂價」有關。

「黃金預訂價」本質上是一種期貨生意。參與者以少量的保證金,入場參與黃金價格漲跌的交易,補足尾款後可提取實物或直接獲取經濟利潤。「黃金預訂價」與正規的上海期貨交易所的黃金期貨最大差異在於,入場門檻很低,不用驗資,且槓桿極高,可在80倍以上,這是一種商家之間開設的「私盤」,相對沒有保障。

尤其,在黃金預定價的豪賭中,料商跑路的成本十分低廉。上海曼昆(深圳)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呂盈輝介紹,在刑事案件中,法人通常會作爲替罪羊出現。有些公司會將一個無關的人設爲法人,把風險提前規避掉。很多時候,法人的身份資訊是被盜用的,或根本不知道公司是做什麼生意的,很難對其進行處罰。同時,黃金作爲一種不記名的貴金屬,比銀行卡資金更靈活,有時就算找到跑路的料商,他名下無可執行財產,受害者們的錢也很難得到償還。

9月26日晚間,深圳市黃金珠寶首飾行業協會官方微信號發佈倡議書稱,在當前金價高位波動的背景下,個別商家假借實物黃金交易之名,違規開展類期貨性質的「黃金投資」業務,此類行爲潛藏高槓杆對賭、資金鍊斷裂等重大風險,不僅嚴重擾亂市場秩序,更直接損害「水貝」整體形象。司法機關已對相關違法行爲立案查處,違規人員將依法追究責任。

倡議書指出,爲共同維護水貝市場的健康生態與長遠發展,該協會倡議堅守合規底線,杜絕違規經營,自覺抵制任何形式的變相期貨交易、高槓杆對賭等違規行爲。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及行業規範,杜絕一切脫離實物的虛擬交易和槓桿投機。

深圳水貝是大陸知名黃金批發集散地。(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