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儲量連年猛增突變“礦山壽命有限”,玉龍股份退市五大懸疑待解
收盤價12.83元/股,總市值爲100.5億元。結束3月26日的交易後,作爲一家A股公司,這是玉龍股份走過13年多的上市歷程後,在資本市場最終的印象定格。
玉龍股份3月21日晚間突然披露,因經營狀況不佳、現金流持續惡化,公司經營面臨重大不確定性,爲保護中小股東利益,擬主動撤回股票的上市交易,並從27日開市起停牌。
退市計劃披露前,玉龍股份總市值還有100多億元。此次突然列出的主要風險共有五項,包括兩家礦業子公司的股權被凍結,且分別面臨產品價格回落、礦石各項指標不能滿足生產要求,未來存在投資失利等風險。
另外,公司還因4.95億元的債務本息違約,而被債權人提起仲裁,導致銀行賬戶、對外債權被凍結等風險,一家子公司還有850萬元收購款沒有按期支付而被追討;黃金採選業務,剩餘礦山壽命較短、選廠設備嚴重老化,實際選礦能力已達極限且無提升空間的困境。
然而,玉龍股份的經營,此前並未出現明顯異常和大幅惡化跡象。疑問也由此而來。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公開資料發現,兩家股權凍結且有經營風險的企業,在該公司現有收入中所佔比重有限,其中一家尚未投產。直到去年三季度,該公司的淨利潤還在大幅增長,但卻在短時間突然出現債務違約。
更爲重要的是,該公司位於澳大利亞的金礦,資源量、可開採量、產量都在節節攀升。去年上半年還創造了近8億元的營收,以及3.2億元以上的淨利潤,可開採量則從該公司2022年收購前的160萬盎司,大幅增加到222萬盎司以上。直到去年10月,該公司還公告稱,該礦山的黃金可開採量,又新增了20.2萬盎司。
除了黃金業務,玉龍股份早前的大宗貿易業務,也存在諸多疑點。2023年,該公司將這一業務收入的確認方法,由“總額法”更正爲“淨額法”,導致當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大幅調降了56.8億元。而上述被髮起仲裁的違約債務,就與大宗貿易有關。
按照退市方案,玉龍股份的國資大股東,須向異議股東支付總計高達73億元的現金。加上此前收購該公司股權的約20億元成本,該公司退市後,國資股東總代價將接近百億,而這不包括爲支持該公司提供的借款、未到期擔保。
隨着玉龍股份走向退市,國資爲何要在這樣一家質地不佳的企業,進行如此之大的投入,成爲難解之謎。
但第一財經記者調查發現,玉龍股份的危機,並非突然爆發。早在2023年,該公司就被列入欠稅名單而被公佈。進入2024年,該公司還發生了多起債務糾紛。退市計劃披露前,還出現了董監高人員密集辭職的現象。
疑點一:經營風險是否突然發生
如果不出意外,3月26日的交易,將是玉龍股份在A股的“告別演出“。
4月7日,該公司將召開股東大會,對主動退市進行表決,若未能通過,該公司將申請股票4月8日復牌。若獲得通過,上交所則將在公告終止上市決定之日後的5個交易日內,對其股票摘牌並終止上市。
玉龍股份此次宣佈主動退市,顯得匆忙而又急迫。只用了短短几天時間,就完成了國資審批、董事會內部審議程序。
該公司3月18日晚間披露,因控股股東正籌劃涉及公司的重大事項,公司股票自3月19日起停牌。20日,濟南市國資委作出批覆,同意該公司主動退市。21日, 該公司獨立董事專門會議、董事會,分別通過主動退市議案等終止上市相關議案。次日,該公司便披露了主動退市計劃。
3月21日的退市公告中,該公司做出這一決定的主要原因,整體運營停滯,現金流緊缺,基本不具備自我造血能力,存在無法持續經營的風險。然而,該公司的經營,此前並未出現明顯異常,也沒有出現顯著惡化跡象。
最近一個月左右,出現了兩次警訊。最近的一次風險警示,出現在今年3月18日。
該公司當天公告稱,由於2023年1月至2024年9月的766.3萬元稅款逾期,國家稅務總局濟南高新區稅務局對該公司約談警示,並就欠稅繳納情況進行覈實。
該公司還在2月15日披露,因未支付總計4.95億元的到期貨款和違約金,該公司被琴澳聯創(珠海)發展有限公司(下稱“琴澳聯創”)、大橫琴(珠海)商貿有限公司(下稱“大橫琴商貿”)提起仲裁。
在3月21日的公告中,玉龍股份列出了面臨的五大風險。但其中一項,就是上述違約仲裁。與前次披露的差異,只是該公司83.9萬元的銀行存款、4.3億元的對外債權,以及持有的陝西山金礦業有限公司(下稱“山金礦業”)67%股權和燈塔市雙利硅石礦業有限公司(下稱“雙利礦業”)45%股權 ,在仲裁案發生後被司法凍結。
該公司最新提到的另外兩項風險,則與山金礦業、雙利礦業有關。
玉龍股份在上述公告中稱,山金礦業持有的樓房溝釩礦,目前處於基建投入初期,已累計投入資金2.4億元,項目暫不具備造血能力,現金流短缺,未來仍需投入5-6億元,加上主要礦產釩價近年明顯回落,上市公司未來存在投資失利風險。
而雙利礦業名下的硅石礦,經多次試驗,礦石特性不及原投資預期,多項指標不能滿足工業硅生產要求,該公司主營收入的石英砂當前市場價格低迷,且有持續走低趨勢。
不過,玉龍股份現有的收入來源中,這兩家企業所佔比重有限,山金礦業尚未投產,對當前業績影響並不大。該公司主要的收入來源,還是黃金開採。去年上半年,該公司營業收入8.81億元,其中黃金採選業務收入就達到7.89億元,佔比接近90%。
玉龍股份的黃金業務,由子公司NQM Gold 2 Pty Ltd(下稱“NQM”)運營。該公司在21日公告中稱,3月10日,Triton公司發出索賠函,要求NQM儘快支付收購莫桑比克石墨礦的款項342萬澳元。目前,NQM收購莫桑比克石墨礦的未付款,合計850萬澳元。
更嚴重的是,NQM名下的澳大利亞帕金戈金礦,已運轉超40年,公司稱雖然投入大量勘探資金,但近兩年儲量未明顯增加,剩餘礦山壽命較短。加之帕金戈選廠設備嚴重老化,實際選礦能力已達極限且無提升空間。
最近兩年,帕金戈金礦已成爲該公司業績的主要支撐點。去年上半年,該公司淨利潤2.38億元,而黃金業務淨利潤則達3.23億元,同比增長17.62%,佔同期淨利潤的135%左右。
也就是說,除了資金緊張、債務違約問題,對玉龍股份目前面臨的最大經營風險,主要來自黃金業務能否繼續正常經營。
疑點二:金礦壽命爲何突至極限
帕金戈剩餘礦山壽命的巨大轉折,來得非常突然。按照玉龍股份的說法,直到半年前,該礦的探礦面積、可開採資源量,都還在大幅提升。
NQM及其運營的帕金戈金礦,都是收購而來。2022年,玉龍股份以超過9億元的價格,從CQT控股有限公司手中,收購了NQM全部股權,從而獲得位於澳大利亞東部的帕金戈金礦資源。
該公司2022年3月的收購問詢函回覆顯示,NQM公司符合澳大利亞JORC標準的金資源量約爲160萬盎司;根據NQM歷史黃金礦石生產量、礦山的實際產能以及《採選方案設計》,NQM未來年份的採選能力約爲60萬噸/年,預計開採年限可至2030年。也就是說,帕金戈金礦當時的剩餘可開採年限,至少還有7年以上。
2022年12月,玉龍股份完成了NQM股權收購。自此之後,帕金戈金礦的黃金資源量、儲量、產量,就開始一路增加。
根據玉龍股份2022年報披露,帕金戈項目交割完成後,已達滿負荷生產狀態,2022年全年和12月,產量分別達到8.35萬盎司(摺合2.6噸)、1.08萬盎司(摺合334.86千克),均達到近五年之最。
到了2023年,該礦產量進一步提高,全年產金量達到9.15萬盎司(2.85噸),同比增加9.5%,爲近15年以來新高。2024年上半年,該礦產金量再次提升,達到4.92萬盎司(摺合1.53噸)左右。
除了產量持續增加,帕金戈礦區的金金屬量、礦區面積、生產年限,也在大幅增加。
玉龍股份2022年年報顯示,帕金戈金礦共有18個近地表金礦體、29個深部金礦體和3個高品位零星金礦體。根據NQM公司編制資源儲量數據表,帕金戈礦區擁有符合JORC標準的黃金資源量170.6萬盎司,按照採選60萬噸原礦/年組織生產,預計剩餘可生產年限爲9.5年。
該公司在2023年年報中提到,截至當年6月底,帕金戈金礦區擁有符合JORC標準的金金屬量,已達202.1萬盎司(62.86 噸),同比增加31.5萬盎司(9.8噸),預計剩餘可生產年限達到13年,比上年底增加了三年半。
不僅如此,帕金戈礦區的礦區面積,也在去年突然大幅增加。
根據玉龍股份去年6月公告,帕金戈金礦獲得了四個新探礦權證,礦區面積由原來的約1700平方公里,大幅增加到3050平方公里左右;且新增探礦區具有找礦優勢,有助於增強礦區勘探增儲潛力。
另外,該公司還在去年10月披露,截至當年6月底,帕金戈金礦區擁有符合JORC標準礦石量1349.1萬噸,同比增加258.3萬噸,金金屬量222.3萬盎司(69.14噸),同比增加20.2萬盎司(6.28噸)。至此,該礦的可開採年限,相較於收購前,至少增加了7年以上。
但帕金戈礦的儲量、產量,是否節節攀升,存在不少疑問。除了玉龍股份的說法突然變化,濟高發展此前的披露也留下了蛛絲馬跡。NQM和帕金戈金礦,原來是濟高發展持有。
濟高發展2020年年報顯示,帕金戈的黃金資源量170.3萬盎司,儲量僅爲13.3萬盎司,資源剩餘可開採年限僅爲1.5年,處於開採殆盡的狀態。
玉龍股份2021年10月啓動收購後,帕金戈金礦的黃金資源量、開採年限,突然開始驟增。2021年年報顯示,到了2021年年報中,該礦黃金資源量降至162.2萬盎司,可開採年限卻大幅增加到9.5年。
可開採壽命的延長,可能與實際產量降低有關。濟高發展2021年年報顯示,帕金戈金礦當年的黃金產量爲5.86萬盎司。而玉龍股份2022年年報則披露,該礦當年黃金產量僅有1.08萬盎司。
疑點三:57億貿易收入消失疑雲
收購NQM前,玉龍股份的業務,主要靠大宗貿易支撐,佔比一度高達100%。
玉龍股份開展大宗商品貿易業務,是從2019年開始。當年,該公司營業收入18.4億元,大宗商品貿易佔16.4億元,佔比接近90%,並在2020、2021年猛增到119億、113.5億元,成爲公司這兩年唯一收入來源。
此後的2022年,大宗貿易的規模雖然有所下降,但金額仍達到102.6億元,佔比達到99.26%。直到2023年,這一業務的規模,才降至11.6億元,佔比才降至50%以下。
而2023年大宗貿易的規模、收入佔比下降,並非該公司退出了該領域,而是該公司調整了覈算方法。
根據此前披露,經與年審會計師溝通,將部分大宗貿易業務營業收入的確認方法,由“總額法”更正爲“淨額法”,並對2023年一季度至三季度的營業收入及成本,按照追溯重述法進行調整。
調整後,該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從72.8億元大幅下降至16.2億元,調降金額高達56.8億元,並導致全年營收驟降77.83%。
雖然營業收入大降,但貿易發生額依舊居高不下。根據公司年報問詢函回覆內容,2023年,該公司貿易業務前五名供應商採購額爲71.34 億元,佔全年採購額的68.6%。
玉龍股份與琴澳聯創等公司的違約仲裁案,就與大宗貿易有關。該公司2023年向琴澳聯創是該公司2023年新增供應商,且採購額在所有供應商中排名第一,對應金額24.2億元,涉及電解銅、鐵礦塊、鐵礦粉等,合作原因是對方給予先貨後款政策。
而玉龍股份的大宗貿易業務,也存在空轉現象。截至2023年底,該公司預付款金額高達24.5億元,上年底爲16.23億元,支付給金額前五名供應商的預付款,就達到19.82億元,同比增加6.89億元。
截至2023年底,該公司應收賬款、應收票據餘額合計43.05億元,同比暴增151.9%,佔營業收入的比重高達177.6%。其中應收款餘額爲25.5億元,上年底則爲9.55億元,同比增加16億元左右,增幅超過160%。其中,金額最大的前五家客戶的應收款,就達到21.8億元。而這五家欠款最多的客戶,又全部集中在浙江地區。
進入2024年,玉龍股份大幅收縮大宗貿易業務,但預付、應收款項仍在猛增。截至去年6月底,金額分別達到36.18億元、36.57億元。9月底的規模略有降低,但仍達35.6億元、36.7億元。
疑點四:國資爲何獨吞百億苦果
根據玉龍股份披露,該公司控股股東濟高(濟南)資本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濟高資本”)將向自身以外,在現金選擇權股權登記日登記在冊的全體股東,提供現金選擇權,行權價格爲13.2元/股。
截至目前,玉龍股份總股本爲7.83億股,去年9月底,濟高控股持有玉龍股份2.3億股,持股比例29.38%。如果其他股東全部選擇現金,濟高資本需要現金支付的股份數爲5.53億股,對應金額將高達73億元。
然而,濟高資本成爲公司控股股東至今還不足一年。該公司成立於去年6月,是濟南高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濟高控股”)等三家濟南高新區國有企業出資組建的區上市公司投資管理平臺。成立當月,濟高控股將持有的玉龍股份股權,協議轉讓給濟高資本,用於向該公司出資。濟高資本受讓股權後,玉龍股份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化,仍爲濟南高新區管委會。
國資股東在玉龍股份身上付出的代價,還不止將爲此次退市支付的現金。加上早前的收購對價,累計成本接近百億元之巨。
根據披露,2020年1月,濟高控股以7.02元/股的價格,收購了玉龍股份1.88億股,轉讓總價13.19億元,成爲第二大股東。次年7月,濟高控股再次以16.7元/股的價格,從另一股東手上,受讓了該公司2270萬股,受讓價約6.54億元。此次受讓後,濟高控股持股比例增加到29%,成爲控股股東。
後來,濟高控股又在2022年12月底到2023年5月期間內增持了公司約300萬股,使持股比例增至39.38%。
按照上述數據測算,即便不算二級市場增持,濟高控股收購玉龍股份的成本,已高達到20億元。
另外,濟高控股還爲玉龍股份提供了大量資金支持。公告顯示,2023年11月、2024年4月,玉龍股份分別提出向大股東借款20億元、6億元。而從2024年初到披露日,該公司與大股東累計發生的達11.2億元,過去12個月內累計發生約18.4億元。
年報數據顯示,2023年底,玉龍股份還有6.58億元的關聯借款,關聯方爲濟高控股,項目爲其他應付款。截至當年底,過去兩年間,濟高控股還爲該公司提供了總額達18.6億元的擔保,而這些擔保直到目前也沒有全部到期。
疑點五:風險積累早有跡象
濟高控股入股前,玉龍股份的業績就已連年下降。作爲一家國企,爲何會收購這樣一家質上市公司?而隨着玉龍股份宣佈退市,收購原因仍然是未解之謎。
根據年報數據,2016年,該公司淨利潤爲虧損6.4億元,2017年雖然盈利7967萬元,但扣非淨利潤僅有112萬元。2018年,公司扣非淨利潤再次虧損5909萬元。直到2019年剝離鋼管業務、開展大宗貿易後,當年實現淨利潤2188萬元,扣非淨利潤683萬元。
濟高控股收購時,給予了不低的溢價。2020年1月,玉龍股份股價處於5.04元至5.92元/股之間,均價約爲5.5元/股。濟高控股的收購價,溢價率接近30%。
被收購後的玉龍股份連續數年經營穩定,很可能只是表象,風險和危機早已經潛滋暗長。
去年上半年,該公司營收、淨利潤,同比分別下降3.71、7.18%,三季度更是分別大幅下降40.79%、53.96%。
根據該公司今年2月14日披露,2024年,該公司還因合同糾紛,被8家債權人申請仲裁、起訴,涉及金額共計接近2.4億元。而其中的部分訴訟,去年7月就已發生。
第三方可查信息顯示,早在去年7月25日,上海香織服飾有限公司起訴玉龍股份在內的4家企業、一名自然人的借款合同糾紛案,就在上海松江法院一審開庭。該公司今年2月一則公告顯示,雙方涉訴金額5177萬元。
不僅如此,該公司一年多前就已被列入欠稅名單。國家稅務總局濟南稅務局發佈的信息顯示,截至2023年7月24日,欠稅金額爲2020萬元。
另外,該公司董監高人員也在近期密集辭職。根據披露,去年12月3日,該公司總經理李振川因工作崗位調整辭職,隨後,獨董陳衍景、董秘姜駿也以專注科研、個人原因爲由辭職。姜駿辭職後,董秘一職由任向康接任。但任向康任職僅一個多月,就在今年3月中旬宣佈辭職。隨後,2021年10月開始擔任董事長的牛磊,也因個人原因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