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科技學院:“知行合一”築牢大學生法治教育防線

近年來,黃河科技學院貫徹“知行合一”的法治教育理念,立足工作實際,不斷深化大學生法治教育內涵,把培養守法公民和專業人才相結合,構築大學生法治教育立體防線,提升大學生法治教育成效。

一、“知”字爲基,深化法治教育內容

學校着重從教育內容、學習平臺、專業競賽這三個方面,全方位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引領他們朝着正確的方向前行。

將法治教育融入主題班會。在日常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學校始終將法治教育內容融入日常,在關鍵時間節點上進行普法教育。在入學教育過程中學校將校紀校規教育融入其中,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不斷增強紀律意識;在校學習期間學校堅持每月召開1次法治教育類主題班會,將反間諜法、國家安全法、反電信詐騙法等內容融入其中,引導學生知法懂法,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畢業離校前將職業道德教育融入畢業班會中,引導學生在工作崗位中遵紀守法,增強學生的法治公民身份意識。在各類主題班會中,輔導員創新教育方法,豐富教育內容,將案例教學和討論教學融入其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法治教育的關注度和思考深度。

打造學生理論學習平臺。學校依託第二課堂活動爲廣大學生搭建了理論學習的平臺,成立了法律服務協會社團、馬研班(暨青馬班),打造了“青年理論+”輔導員工作品牌。法律服務協會致力於全校學生的普法教育,集合了全校有法律服務意願的學生,自覺強化個人的法治理論知識。“青年理論+”輔導員工作品牌將法治理論的學習與青年成長相結合,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以賽促學深化教育成效。學校經常性開展憲法知識競賽、辯論賽等比賽活動,以此來深化法治教育效果,以點帶面激發學生知法、懂法、用法的學習熱情。

二、“行”字爲要,強化實踐鍛鍊成效

學校通過社團活動、二課活動、三下鄉社會實踐三個方面,爲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鍛鍊他們的實踐能力。

社團活動豐富法治實踐內容。學校依託法律服務協會學生社團,積極開展各類法治教育活動。每年開展的法治教育活動達20餘場。

二課活動培養法治實踐能力。學校青馬班暨馬研班每年舉辦法治教育類實踐活動5場。今年舉辦的第一期“圓桌派”活動,爲學生提供了一個深入交流和探討的平臺。在“圓桌派”活動中,學生們圍繞當前國際國內的熱點安全問題展開討論,對主題問題進行深入剖析,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

三下鄉實踐增強法治宣傳能力。學校在“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將法治宣傳作爲重要內容,爲鄉村地區帶去法治的春風,同時鍛鍊學生的法治宣傳能力。學校連續多年組建的“反邪教”宣傳小分隊、法潤心田團隊深入鄉村進行普法宣傳;組建的“紅光致遠尋訪團”將法治教育與紅色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深入開展田野調研並進行未成年人保護法、婚姻法等法律知識的普及,該團隊曾獲評省級三下鄉團隊。

三、“合一”爲本,營造法治文化氛圍

學校通過隊伍建設、活動開展、線上宣傳三個方面,全方位打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環境。

加強育人隊伍素養提升。學校依託法學專業的優勢不斷加強全體教師的法治素養,學校將師德師風作爲教師考覈的首要指標,以此促進教師知法、守法、講法,並利用每年法治宣傳週、憲法宣傳月等活動契機在全體教師中開展法治教育,提升全體教師的法治素養;學校三分之一的輔導員兼職擔任思政課教師,自覺充實黨的創新理論;在日常輔導員培訓中學校將法治教育融入培訓計劃中,邀請法學專家開展專題培訓,深入剖析新形勢下輔導員日常工作中的法治要點,幫助輔導員用法治思維應對日常學生工作。

舉辦豐富的主題文化活動。學校舉辦了一系列以法治教育爲主題的文化活動,以文化人培育學生的法治思想。學校舉辦書法繪畫展、主題微視頻大賽等活動,讓同學們感受到“原來法律不是冰冷的條文,而是流淌在筆墨間的文明密碼”。

優化線上媒體平臺宣傳。學校充分利用微信公衆號等媒體平臺開設法治宣傳教育專欄,廣泛宣傳國家安全知識。在專欄內容的策劃上,注重多樣性和實用性。定期發佈國家安全法律法規解讀、典型案例分析、安全防範小常識等內容。同時,學校還會發布一些互動性內容,如開展國家安全知識線上問答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通過這些方式,吸引了大量學生關注法治宣傳教育專欄,使國家安全知識在校園內得到更廣泛的傳播。

來源:黃河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