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籲退回環委名單 環境部:僅就委員學歷進行分類有失偏頗

環境部第二屆環評委員名單日前出爐,環境部表示,僅就委員學歷進行分類有失偏頗。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環境部第二屆環評委員名單日前出爐,引發環團強烈反彈,批評環境部長彭啓明讓醫療、公衛、氣候相關專業環委「被消失」,要求退回本屆環委名單。環境部對此迴應,環評工作性質爲跨領域整合,爲此實務上於專案小組初審或審查會議,得視開發行爲性質與區位特性,彈性加邀外部專家學者參與,若僅就委員學歷進行分類,實在有失偏頗。

針對已公開第2屆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名單,部分環保團體關切醫療、公衛、民間氣候及生態保育代表不足、以及工程與環工類別席次偏高的意見,環境部重申,遴選程序公開且依規辦理,經遴選委員會遴選後的候選名單爲生活環境21位、自然環境15位、社會環境6位,依「環境部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第4條規定,由主任委員(部長)就具有環評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之專學學者中遴聘。

環境部強調,遴選過程已落實利益揭露與迴避規範,並要求所有環評委員填具揭露表,依組織規程第9條規定辦理迴避,以維持審查公正性。

環境部說明,本次名單中特別說明環工領域屬生活環境範疇,涵蓋空氣品質、噪音、振動、水資源、廢棄物與資源循環、土壤與地下水、關注性化學物質及健康風險評估等多項子領域,專業分工細緻且與民生密切相關。本屆委員中即有長期從事健康風險評估、大氣化學、廢棄物資源化、水處理與地下水整治等專家,可在環評審查中提出具體、可行的預防與減緩措施。

環保團體指出,第2屆環評委員缺乏醫療、公衛領域,然而云林科技大學教授江鴻龍過去於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任教14.5年,擔任過健康風險管理系的系主任,研究領域也與健康風險評估相關。

環境部強調,審視委員專長領域應以現職單位進行分類,例如第2屆環評委員現任職於環工(環科、環安)科系人數爲7人,如僅就委員學歷進行分類,有失偏頗。

另環境部執行「環評總體檢專案」已進入第二階段,並將於11月邀集專家學者與主管機關檢視可行性,期望透過多方對話推出兼顧實務與迴應期待的可行方案。環評制度之專業性與公信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