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守護馬頭山 催生國家自然公園

逾30個公民團體、專家學者及居民昨齊聚高雄,爭取成立馬頭山國家自然公園。記者徐白櫻/攝影

全國NGOs環境會議昨在高雄舉辦,逾30個環團、專家學者等聚集馬頭山基地,要求儘速成立馬頭山國家自然公園,遏止濫倒廢棄物。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指出,基地有1300公頃,已進行生態資源調查及社區培力,仍在努力取得地方共識。

臺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理事長陳椒華說,馬頭山地下水豐沛,且流向高屏溪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保護馬頭山及鄰近區域就是保護大高雄飲用水源安全,先前居民羣起抗議業者設事業廢棄物掩埋場,中止開發案,這次在世界水資源日前召開全國環境會議,別具意義。

馬頭山自然人文協會會長黃惠敏說,馬頭山生態豐富,上月又發生濫倒有害事業廢棄物案,更凸顯成立國家自然公園的急迫性,盼能完整保護淺山地區生物多樣性環境,全民共享自然資源。

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蘇淑娟說,「坐辦公室的人」絕對不如居民瞭解在地自然環境,大家要珍惜守護才能建構在地韌性,守護馬頭山、高屏溪等動作都是建構在地韌性,各地串連起來就能建構臺灣成爲韌性島嶼,從環境到人都受到照顧。

高雄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已成立,環團及地方呼籲馬頭山國家自然公園儘速成立。自然公園管理處表示,2018年開始調查馬頭山環境、資源及社區培力,發現白鼻心、食蟹獴、穿山甲及水鹿等動物;要成立國家自然公園必須在地資源豐富、民意支持及機關配合三大要件,因劃設範圍有兩至三成的私有地,仍在努力取得共識。

環團認爲劃設範圍多爲國有林地,希望先剔除爭議較大的私有地,加快設立腳步。自管處長張登文說,若僅劃入公有地,面積僅700公頃,無法達到1千公頃設置門檻,已找林保署等國有地相關單位重新調整,朝此方向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