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長彭啓明到雲林倡導減塑 張麗善致賀老友卻屢叫錯名

環境部長彭啓明(右二)與雲林縣長張麗善(右四)一起宣導減塑。(周麗蘭攝)

雲林縣環保局因應6月5日世界環境日,1日在斗六市膨鼠森林公園舉行「減塑呷在地」市集活動,全臺19縣市環保局及環境部個單位都參與,環境部長彭啓明上任後首次到雲林縣,他強調減少塑膠是每一個人要做的事。

雲林縣長張麗善、立委張嘉郡親自出席「減塑呷在地」市集活動,張麗善致詞恭喜彭啓明擔任環境部長,她是他的朋友也感到與有榮焉,不過張麗善2度錯把彭的名字叫成胞弟的名字「啓盟」,第三次終於說對。

張麗善表示,雲林縣雖然沒有焚化爐,但局長張喬維帶領團隊獲得政府服務獎,把廚餘變成有機肥料「雲溉肥」,濁水溪揚塵也從50天減爲個位數,量身訂製雲林縣農民種植蔬果需要的可分解地膜。

彭啓明致詞說,選擇在雲林縣舉辦今年世界環境日活動是因爲每天吃的食材很多都是從雲林來,今年主題是「減塑」,民衆使用大量塑膠會對下一代造成前所未有的衝擊,但生活中又離不開塑膠,改變行爲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所以會想盡各種辦法喚醒大家注意。

彭啓明說,環境部不會限制大家怎麼用塑膠,但是會鼓勵大家減少用塑膠袋,他日前去寧林夏夜市,理事長髮明一個口號「爲了要保護下一代,要舉起這一袋(指環保袋)」,減塑是每一個人都要做的事。

他說,以前常用一些規定使民衆改變習慣,未來希望以文化、創意方式改變大家的素養,每個縣市都會選定一個市場做示範,寧夏夜市願意做到0塑膠袋,這會有一些難度,但會努力想一些創新的方法。

立委張嘉郡表示,減少一個塑膠袋就能夠保護地球,綠色消費的觀念需要一代一代傳,建立起觀念就能凝聚巨大力量,讓地球永續生存,留給下一代使用,否則氣候暖化愈來愈嚴重,農作物的生長週期也變得不同,也許很多農作物可能未來的人類會吃不到,希望中央、地方攜手合作加強減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