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AI司」今掛牌 輔助決策及破獲非法傾倒廢棄物
爲提升環境部面對全球新興資訊科技的運用,「監測及資訊司」今正式掛牌調整爲「環境科技資訊司」。記者李柏澔/攝影
爲提升環境部面對全球新興資訊科技的運用,強化環境新議題的視野與應用量能,以提供環境治理的科學根據,環境部今天表示,「監測及資訊司」將調整爲「環境科技資訊司」(簡稱AI司),以因應國際潮流之變化,今正式掛牌成立。
環境部今年2月便已預告,環境決策需要各類環境資訊支援,監測及資訊司過去着重在環境監測以取得空氣品質、水質等各類資訊,同時經由環境資料、資訊收集及電子化,對外提供空氣品質監測、預報及各類資訊公開服務,以及相關資訊與資安服務。爲了提升內部行政效能,因此着手環境科技資訊司的組改,並於今天正式掛牌成立。
環境部長彭啓明表示,新單位將運用AI邁向環境管理新紀元,打造數位治理大腦,透過設立公民科學平臺與精進國家環境資料庫,讓資訊更加透明化及深化公民參與;同時也將逐步建立智能化客服系統,優化爲民服務,並建構以人爲本的AI倫理環境管理原則,確保AI應用安全可靠。
環境科技資訊司長張順欽表示,環境資訊科技司將從根本上建構數位治理的基礎。首先,透過整合空、水、廢、毒、環評等系統數據,以及歷年累積1萬5000件環保專案報告和地理資訊系統 (GIS)圖層,建立國家環境資料庫,這些海量數據將被優化爲AI服務與決策輔助的核心引擎,促進民衆實質參與環境影響評估或大型開發案件的審查。
其次,在智能化爲民服務方面,對外將建置整合型智慧客服系統,提供民衆單一窗口、24小時即時諮詢服務,快速獲得環境問題的解答;對內則導入智慧文書、智慧採購等AI工具,全面提升內部行政效能。
張順欽也指出,環境資訊科技司也將與其他司署院合作,針對繁雜且重複性高的工作,每年推動3個概念驗證示範計劃,並協助進行專案開發與風險評估,以建構AI韌性並引領未來環境科技。
彭啓明補充,透過AI快速辨識車牌等功能,近期破獲許多非法傾倒廢棄物的案子,無論是速度還是破獲量都較以往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