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安賓超商」嗎? 味全跨足零售30年前竟黯然退場
臺北的便利商店共有數百家,並由五大連鎖店瓜分市場,戰況激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4/05/07 林秀明攝影)
如今臺灣的主要常見的超商是7-11、全家、萊爾富、OK,不過在超商版圖尚未確立的西元80、90年代,臺灣便有許多超商,其中由味全攜手美國am/pm在1988年引進的安賓便利商店就是其中之一,原先跟統一一較高下,但在不堪虧損後,於1995年宣告退出臺灣市場。
【推薦閱讀】 不敵競爭...消失的便利商店「福客多」曾是第五大超商 懷舊便利商店「翁財記」網:有人情味還有秘密小房間
1988年初,味全食品公司與美國ARCO石油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取得臺灣地區AM/PM的經營權及技術轉移,雙方共同成立安賓公司,由味全公司總經理黃南光與美國AM/PM總裁共同推動,也就是後來的安賓便利商店。
1988年10月20日,安賓超商正式在臺北開幕,首批三家門市包括基隆店、瑞安店、莒光店同時營運。味全公司總經理黃南圖在開幕典禮上雄心勃勃地表示,臺灣AM/PM將透過公開加盟及直營兩種方式建立連鎖商店,計劃每年設立100家門市,五年內達成500家商店的宏大目標。
安賓超商引進臺灣時,標榜採用現代化的商店管理模式,以24小時營業爲特色,供應冷熱飲料、中西式速食,並設置調味臺及經妥善處理的新鮮水果、生菜沙拉等商品。這種商店型態在當時的臺灣算是相當前衛,符合現代生活方式的需求。爲了適應臺灣市場,ARCO公司甚至與南加州的設計公司合作,研究如何將「Hot Dog」等美式速食名詞翻譯得更爲傳神。
只可惜,安賓超商在臺灣經營不順,因爲AM/PM主要是附設在ARCO加油站的便利商店,目的是爲了提高加油站員工的工作效益,順便經營超商業務,但面對統一超商以及全家便利商店有各式生鮮商品下,味全本身在人才培育無法適應下,導致業務連年虧損,1995年,味全與美國ARCO石油公司的合約到期,雙方決定不再續約,安賓超商退出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