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寧:聞“旱”而動保豐收

持續高溫、水庫乾涸、稻田龜裂、秧苗喊渴……7月份以來,受持續高溫和乾旱天氣影響,懷寧縣主要堰塘、河湖蓄水量不足,各地不同程度出現旱情,水稻、棉花、蔬菜、瓜蔞等農作物受旱嚴重,農田乾涸缺水。面對旱情“大考”,懷寧縣聞“旱”而動,全力打響抗旱保豐收攻堅戰。

8月21日上午,在高河鎮全豐村的農田裡,幾臺水泵正在嗡嗡作響,清澈的水流在稻田裡匯聚成一條奔流的小溪。種糧大戶何進明戴着草帽,頂着烈日,不時地檢查下水泵運作情況,黝黑的臉上透出一絲輕鬆的神情。“我今年種了600畝水稻,但是今年旱情嚴重,莊稼正是需要水的時候,好在鎮村幫我們協調,解決灌溉用水,可算是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何進明說。對秋糧豐收,他信心滿滿。

持續受 35℃以上高溫少雨天氣影響,農作物生長面臨嚴峻旱情考驗,平山鎮組織鎮村黨員幹部、農技專家成立 12 支抗旱服務隊,奔赴田間地頭全力開展抗旱工作,用汗水守護秋糧豐收希望。午後烈日如炙,平山鎮高澤村的稻田邊,種糧大戶陳大伯正望着乾裂的田地發愁,葉片捲筒的水稻讓他心急如焚。此時,農技專家帶領兩名服務隊員扛着設備匆匆趕到。“快,測一下墒情!”張專家下到田裡,褲腳很快沾滿了泥漿。他一邊操作儀器一邊分析:“現在土壤含水量低於臨界值,必須立即採用‘淺水勤灌’。”隨着閥門打開,清水流入田間,陳大伯緊鎖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鎮村幹部又爲我們辦了件大好事呢!這水來得太及時了,多虧他們幫忙,不然這季收成就懸了。”看見汩汩清水流進農田,陳大伯的臉上笑開了花。

立秋雖過,但持續的高溫晴熱天氣仍給石牌鎮皖河村的中藥材種植帶來嚴峻挑戰。爲最大限度減少旱情對連翹、丹蔘等特色中藥材的影響,皖河村村幹們每天清晨到基地觀察藥材長勢情況,發現大多數中藥材植株頂部萎蔫,個別植株出現乾枯、死苗現象。懷寧縣豐農農資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目前連翹、丹蔘正值生長關鍵期,需水量大,現在河道水位較低,抽水困難,我們利用灑水車直接澆灌,能覆蓋大部分地塊,效率更高。每臺車日均送水達20噸,可基本滿足藥田的應急需求,利用早晚時段錯峰澆灌,避免高溫灼傷植株,全力保障連翹、丹蔘等中藥材渡過‘烤’驗,同時,還安排員工積極清除雜草、枯枝,保護藥材根系健康和水分充足。保住藥苗子就是保住‘藥底子’”。

8月 21日上午,走進洪鋪鎮金雞村的瓜蔞種植基地,連片的瓜蔞架如綠色長廊綿延鋪開,青綠的藤蔓順着支架向上攀爬,一串串紡錘形的瓜蔞果掛在其間,沉甸甸壓彎了枝蔓。田壟間,黑色的滴灌帶已順着瓜蔞根系鋪設完畢,如細密的 “血管” 在田地裡蜿蜒伸展,正等待發揮作用。烈日下,農戶們正忙着對滴灌設備進行最後調試,他們彎腰穿梭在瓜蔞架間,時而彎腰調整滴灌帶位置,時而清理堵塞的滴孔,確保每一段管道、每一個滴孔都處於完好狀態。“這些滴灌設備剛完成鋪設,現在正逐段排查漏水、堵塞問題。”金雞村黨支部書記張貴琴站在田埂上介紹,這片40畝瓜蔞是村裡的特色產業,之前我們一直都是接水管澆水,從長遠考慮,最近才安裝了滴灌,使用滴灌能精準把水直接送到瓜蔞根部,更有利於瓜蔞生長。

烈日高懸,臘樹鎮四合村的小米辣地裡,熱浪滾滾。種植戶劉峰頭戴草帽,正帶着工人們引水澆灌。“大夥都加把勁,這小米辣到了採收期,對水分要求高,水跟不上,品質就不行,咱一年的辛苦可就白費了!”水管順着田壟鋪開,水流剛漫過地皮就被吸進裂縫,劉峰和工人們拎着水桶在地裡穿梭,保障每一株小米辣都“吃飽水”。

8月21日上午,比氣溫更“熱”的是小市鎮求雨村主幹渠邊的勞動場面,挖掘機的轟鳴聲與鐵鍬的碰撞聲此起彼伏,黨員幹部和村民志願者正揮汗如雨,清理着何咀段堵塞的抗旱溝。“水來了,水來了!”隨着一股渾濁卻寶貴的渠水奔涌而入,田邊等待的種糧大戶周傳武緊鎖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近日來,持續的高溫晴熱天氣導致小市鎮多地出現不同程度旱情,部分農田灌溉用水緊張。面對“烤”驗,小市鎮迅速行動,組織農技、水利專業人員深入一線,摸排渠系堵塞點、科學調度水源、發動幹部羣衆清淤疏浚,全力打通農田灌溉的“最後一公里”。(檀志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