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法院助力打造“就業無憂”城市品牌 讓法治陽光照亮每一份用工契約

原標題:淮安法院助力打造“就業無憂”城市品牌(引題)

讓法治陽光照亮每一份用工契約(主題)

法治日報記者 丁國鋒

“勞動合同試用期能約定多久?”“企業單方調崗需要履行哪些程序?”近日,在江蘇省淮安市新春首場招聘會上,淮安市中級人民法院的法律諮詢臺前人頭攢動,法官們來到招聘一線,爲企業和求職者答疑解惑。

《法治日報》記者瞭解到,自1月27日起,淮安全市兩級法院積極行動,與人社部門緊密協作,在8場大型招聘會現場設立法律諮詢點,爲132家企業和1800餘名求職者提供“零距離”法律指導。活動重點圍繞勞動合同、勞資糾紛、社會保障和就業等法律知識展開宣講,爲企業和求職者送上一份實實在在的“法治大禮包”。

早在春節前,淮安中院便主動對接市勞動就業管理中心,建立“招聘會排期共享機制”。隨後,各基層法院迅速響應,積極摸排轄區招聘會信息,並制定詳細的普法、司法服務清單。

開發區人民法院針對新型產業企業集中的特點,精心編制《靈活用工法律風險提示》;淮陰區人民法院梳理近3年勞動爭議典型案例,製作《勞動者維權百問手冊》;漣水縣人民法院推出“企業用工自檢20條”,現場幫助企業排查未簽訂書面合同、社保繳納不規範等問題;盱眙縣人民法院在招聘會現場開通“司法服務直通車”,對工資支付、工傷認定等高頻問題進行即時答疑;淮安區人民法院將法律知識印製成春聯、紅包發放,讓普法宣傳更貼近羣衆。

考慮到節前返鄉潮與節後返崗潮交織的情況,全市法院組建“假日普法專班”,採用“定點服務+流動宣講”的模式,全天候保障勞資雙方的合法權益。“原以爲春節假期法官會休息,沒想到大年初四還能在招聘會現場向法官們諮詢法律問題。”返鄉求職的李女士感慨道。

在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招聘會現場,一場由法官、人社監察員、工會調解員組成的“法治問診”活動吸引了衆多關注。當某電子企業諮詢“春節期間加班費計算標準”時,法官不僅詳細解釋了法律規定,還指導企業完善考勤制度,同時提醒勞動者留存工作記錄,實現了對勞資雙方的“雙向保護”。

清江浦區人民法院推動23家企業現場修訂招聘公告中的“霸王條款”,將“工資面議”改爲明確薪資區間,進一步規範企業招聘行爲;淮安中院與市人社局擬定《勞動糾紛協同治理備忘錄》,建立“諮詢問題周反饋”機制,將招聘會收集的89條法律疑問轉化爲專題培訓課程,爲企業提供“法治體檢”服務,助力企業依法規範用工。

據統計,春節期間,全市兩級法院法官累計接受諮詢620人次,現場化解潛在糾紛41起,發放普法資料3000餘份。

從“被動審理”到“主動服務”,從“個案解決”到“源頭預防”,淮安兩級法院以“春風送崗 法治護航”活動爲契機,讓法治陽光照亮每一份用工契約,助力打造“就業無憂”城市品牌。

來源: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