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樂壇怎樣才能再次復興?
自古就有禮崩樂壞的說法,音樂不僅能陶冶一個人的情操,還能拯救一個人的靈魂,好的音樂能促進社會的發展,對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從2000年到2010年,華語樂壇經歷了最巔峰時候就一落千丈,舞臺上的小鮮肉們唱的都是韓國流行那一套,沒有出現能真正打動人心的音樂。
而且隨着音樂市場不景氣,各大音樂頒獎典禮也隨之沒了蹤影,之前的中歌榜,華語榜中榜,全球流行音樂金榜等著名頒獎典禮也不再舉辦,最令人擔心的是,至今的華語樂壇還要靠周杰倫,林俊杰等人撐起一片天,周杰倫發專輯是樂壇最大的一件事,周杰倫專輯銷量登頂全球第一,也說明了周杰倫依然是華語樂壇無法超越的存在。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需要更多好聽的音樂,華語樂壇需要有自己真正的文化發力點,事實證明韓國流行那一套在中國行不通,資本再怎麼捧也捧不起來的,其次需要給音樂人們發展的空間,提高音樂人們的收入,讓他們爲社會創作更多優秀的作品,這也是文化軟實力的體現,大國崛起,文化必須崛起,國內應該舉辦更多音樂頒獎典禮,音樂榜單,不搞資本內幕操作,讓聽衆來選擇最好的作品。
最後一點就是要加強音樂教育,中國不僅要做個科技強國,更要做一個文化強國,音樂是文化最好的載體,希望華語樂壇能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