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郵:憂傷「川普羣眾」 白宮幕僚長找到勸川降關稅破口

白宮幕僚長威爾斯(中)坐在川普總統(右)身旁。(路透)

華盛頓郵報14日報導,川普總統對中國大幅調高關稅讓美國及全球經濟4月間出現動盪,川普認爲美國要達成貿易平衡就必須先承擔某些痛苦,況且繼續僵持對北京而言損失更多 。但到4月底,包括碼頭工人、卡車司機在內的川普基本盤藍領勞工紛紛警告遭受關稅傷害,終於讓白宮幕僚長威爾斯(Susie Wiles)找到勸說川普的突破口。

消息人士指出,威爾斯、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與其他幕僚對川普說,若不調降關稅將危害川普支持者,與中國談判的通道因此出現,促成周末期間的日內瓦磋商,雙方同意互降關稅。

一名接到談判簡報的官員透露,美中貿易對話之所以能夠展開,關鍵因素在於川普眼中的「川普羣衆」(Trump's people)開始受傷害,威爾斯便獲得說服川普的機會。

川普關稅態度放軟,反映了白宮試圖以破紀錄時間利用關稅重整全球經濟,結果卻事與願違;儘管政府全力保護選民,但川普追求的目標幾乎不可能在沒有引發政治、經濟重大反彈的情況下達成。

關稅政策面臨挑戰,從川普調整關稅措施的次數便可看出,朝令夕改速度之快,經濟學者頻呼前所未見。根據統計,自從1月20日就職以來,川普政府宣佈新關稅或關稅調整共計50多次,川普發佈與關稅有關的行政命令有10多項,例如針對墨西哥毒品走私與無證客偷渡等。

某些關稅措施實施時間短暫,例如針對進口乳製品、哥倫比亞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宣佈不到一週就政策轉彎,有些措施甚至撐不到一天。中國、加拿大、墨西哥進口關稅各自出現至少5、6次改變,汽車、鋼鋁、農產品與能源關稅分別出現至少3次改變。

專門研究經濟史的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經濟學家厄文(Douglas Irwin)指出,政策反覆反映了川普希望改變美國貿易的同時,必須緩解轉型過程的負面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