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一出口就後悔?無意識做出惱人行為?問題可能不是從你開始的

有沒有曾經在一個瞬間說出了一句話後,驚覺自己怎麼會這樣說,或是在無意識地做出一些舉動後,懊悔怎麼會使用這樣的因應方式? 示意圖/Ingimage

作者:郭玉婷(諮商心理師)

有沒有曾經在一個瞬間說出了一句話後,驚覺自己怎麼會這樣說,或是在無意識地做出一些舉動後,懊悔怎麼會使用這樣的因應方式?

我們的每個想法、念頭、行爲模式、生活態度甚至是用字遣詞,背後其實都帶着許多的人與故事,特別是深受我們家庭主要照顧者與生命中重要他人的影響。

如家庭系統理論大師Bowen在理論中所提及的「多世代傳遞」,理論主要提及家庭中的重要事件與情緒系統,會透過一代一代的傳遞下去,我們慣有的情緒、習慣、用字遣詞甚至是創傷都可能是由上一代甚至是好幾代以前就透過教養模式傳承到我們身上的。

🌟難道我們就必須會複製家庭曾有過的創傷,家庭的模樣就註定我們程就爲什麼樣的人嗎?

其實並不然,這樣的理論並不是要我們去責怪或怨恨家庭與家人,而是要幫助我們去理解,美一個人是如何長成至今的模樣。

💡透過會談、團體課程參、自我覺察的練習以及學習新的行爲與人際模式等等,可以幫助我們「不要變成我們所討厭的大人」,去思考什麼是適切的因應技巧,讓我們朝着理想的生活方式邁進。

(本文經《擁抱心理心理諮商所》授權,原文出處「每一個人,其實都不只是一個人」,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