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樣翻新 官方提醒網絡詐騙新騙局

近期,網絡詐騙呈現出“花樣”翻新的態勢。從虛假“快遞取件碼”誘導用戶,到“銀聯會議”App以假亂真實施詐騙,再到個稅退稅騙局頻出。對上述這些新騙局,消費者除了要注意看相關機構和警方的提醒外,還應該提高警惕意識,不要輕信任何非官方的信息。

“銀聯會議”App以假亂真

近期,一款名爲“銀聯會議App”的應用軟件在網絡上出現,引發關注。據北青報記者瞭解,不法分子冒充短視頻平臺客服,告知用戶開通了“直播會員”,如若不取消則會每月自動扣費。隨後誘導用戶互相添加微信、QQ等聊天軟件,再引導其下載該款名爲“銀聯會議”的App。用戶下載後,詐騙分子便要求其配合一系列操作,短短几分鐘,就可將用戶手機裡的資金轉走。

趙女士就不幸中招。某天,趙女士接到自稱是“快手”客服的電話,稱其在網上直播帶貨,每月需扣除800元的帶貨費。趙女士否認直播帶貨後,對方建議她申請取消“帶貨費”,併發送了一個鏈接讓其下載一款名爲“銀聯會議”的App,並需要開通遠程操控。在假“客服”的指導下,趙女士泄露了自己的銀行卡信息以及支付密碼,共損失萬餘元。

近日,中國銀聯正式發佈聲明:“銀聯會議”App非中國銀聯產品,在此提醒社會公衆,提高警惕,謹防詐騙,避免遭受資金損失。

關閉保險業務被騙錢

近期,還有一種以“百萬保障”爲幌子的詐騙手段在網絡上悄然蔓延。據瞭解,此類騙子會冒充醫保局、保險公司、微信、支付寶等單位或平臺的工作人員,利用羣衆對保險服務知識的部分欠缺實施詐騙。

蘭州的白女士就是此類騙局的受害者。上月,白女士接到了一通號碼爲(0096×××)的電話,對方自稱微信客服,稱她購買了百萬醫療保險,每月自動扣款2000元。隨後,對方稱可以協助其關閉該功能,之後,在對方的步步指導下,白女士銀行卡內的25萬元被劃扣。

針對此類型詐騙案件,警方緊急提示以下法則:凡是“00/+/852”開頭電話,99%是詐騙,直接掛斷;凡是自稱客服要你“關閉業務”的,官方App覈實最保險;凡是讓你下載“視頻會議”“共享屏幕”軟件的,立刻拉黑;手機銀行設置轉賬限額;大額轉賬務必開啓延時到賬;立即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開啓來電預警。

虛假“快遞取件碼”誘導用戶

近日,有抖音用戶反饋,詐騙分子給用戶發送虛假的快遞“取件碼”,誘導用戶主動聯繫處理,實施詐騙。這類詐騙手法,通常是詐騙分子打着快遞公司的名義,給用戶發送“快遞已送達至小區驛站”的短信,並附上“取件碼”和聯繫電話。用戶到達驛站取件時,發現並沒有自己的快遞,於是撥打短信的預留電話進行諮詢。電話撥通後,對方直接略過快遞相關的問題,假冒“抖音客服”再一步步誘導用戶下載其他軟件“協助關閉會員”,最終騙取用戶財產。

抖音提醒,抖音客服不會以任何其他身份給用戶發送信息,也不會告知用戶“某項功能/服務即將扣費”,不會要求用戶下載其他軟件或共享屏幕。

個稅退稅騙局套路多

2025年度個人所得稅退稅工作目前正在開展,不少納稅人都在忙着辦理退稅。然而,不法分子也盯上了這個時機,精心設計了各種退稅騙局。

北京青年報記者瞭解到,當前涉及個稅退稅的詐騙手段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不法分子會僞裝成稅務機關,通過短信或郵件發送“退稅待領取”信息,誘導納稅人點擊鏈接登錄釣魚網站;二是騙子聲稱可以幫忙多退稅,但要求提供個稅App賬號密碼、銀行卡號等信息,並收取服務費;三是騙子冒充稅務稽查人員,通過電話或短信告知納稅人被列入稽查名單,要求轉賬到指定賬戶進行審查;四是騙子冒充稅務機關工作人員,要求提供身份證、銀行卡號等個人信息。

公安部刑偵局特別提醒:不要點擊不明來源的短信或郵件中的鏈接;不要將個稅App賬號、密碼或銀行卡號等敏感信息提供給陌生人;不要輕信任何聲稱可以“快速退稅”或“多退稅”的特殊渠道。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溫婧 實習生 拜哈貝兒

來源: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