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寺露齒菩薩 探尋千年微笑傳說

合掌露齒菩薩(右一)眉目含笑、神態生動。(摘自旃檀精舍微信公衆號)

華嚴寺大雄寶殿門口,古樸莊嚴,見證千年佛教盛景。(蔡宜伶攝)

薄伽教藏殿內景,殿中佛像林立,藝術價值極高。(摘自旃檀精舍微信公衆號)

雲岡石窟有「東方維納斯」美譽的華嚴寺合掌露齒菩薩。(蔡宜伶攝)

提起山西大同,人們多半會想到馳名中外的雲岡石窟。然而在這座古城,還有一處同樣值得駐足的文化瑰寶─遼代名剎華嚴寺。寺中薄伽教藏殿內,保存着大批佛教造像,其中最令人難以移開視線的,便是一尊「合掌露齒菩薩」。她神態婉約、眉目含笑,因那抹穿越千年的微笑,被譽爲「東方維納斯」。除了精湛的藝術價值,更有一段悽美的傳說,爲她增添了幾分動人的底色。

工匠之女的悽美傳說

相傳在遼代,皇家徵召工匠修建華嚴寺。一位手藝精湛的老工匠因不堪宮廷苛役,遭受鞭笞,身心俱損,難以專注於造像。其女心疼父親,便女扮男裝,以兄長身份隨行,不僅照料父親生活,也與衆匠一同塑像。

姑娘每日合掌誦經,神態虔誠,逐漸成爲工匠們取法的靈感來源。某日監工因工程進度落後,欲對工匠施以重刑,姑娘挺身而出,甘願代父承擔。身份將被揭穿之際,她卻莞爾一笑,毅然投身滾燙鐵水,傳說中化作白雲遠去。工匠們爲紀念她臨終的笑容,依照神態雕刻成「露齒菩薩」,讓那抹會心的微笑,永留人間。

這尊露齒菩薩,與人們印象中莊嚴肅穆的佛像不同。她雙手合十,脣齒間綻放清新笑意,彷彿一位含羞又自信的妙齡女子。修長的雙臂、優美的肩頸線條、隱約可見的脊背曲線,皆刻畫細膩,宛若一位鮮活的人間少女。

她的身姿呈現出優雅的「反S曲線」,肩腰自然傾斜,衣紋隨着身體起伏而流動。薄紗貼身,飄帶輕繞,似有微風拂過,讓人感受到雕像的呼吸與韻律。藝術家們認爲,這一造像既承唐代的華麗端莊,又融入宋代的寫實手法,達到了「形神兼備」的藝術高度,被譽爲「東方版維納斯」。

文學意境中的少女神韻

學界常以《洛神賦》中的詩句讚美此像:「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露齒菩薩的神韻,早已突破宗教造像的藩籬,更貼近一位含笑嫣然的人間少女。她既有聖潔莊嚴的一面,又流露出人性的柔情與溫度。

這樣的特質,讓觀者在凝視之時,往往不僅僅感受到佛教造像的莊嚴感,更會生出一種親切的共鳴。她像是從千年歲月裡走來,用一抹微笑告訴世人:慈悲與美,不必遙不可及,而是能觸動人心。

記者從雲岡石窟一路探訪至下華嚴寺,當凝望這尊菩薩,除了被千年微笑所打動,更被傳說中工匠之女的孝心深深觸動。她爲父親挺身而出的至情至性,讓人不禁聯想到父母在養育過程中的無私付出。

這份親情,就如菩薩的微笑,穿越時空,依舊溫暖人心。它提醒人們,美不僅存在於石雕線條與藝術語言,更存在於血脈親情與人性光輝之中。

東方維納斯的永恆魅力

千年過去,合掌露齒菩薩依舊靜靜矗立於華嚴寺內,微笑凝視芸芸衆生。她既是一件宗教造像,更是一段動人的傳說,一幅凝固的藝術佳作。她的微笑,連結了古與今,也成爲大同文化的重要象徵。

人們或許已難以考證傳說的真實,但那抹「莞爾一笑」卻早已穿透歷史塵煙,化作東方最動人的藝術語言。正如西方有維納斯代表愛與美,大同的「露齒菩薩」則以千年微笑,展現了東方女性特有的溫婉、堅韌與無私。(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