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熙生物二季度利潤回血,趙燕的“藥方”見效了?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雷晨

2025年上半年,中國功能性護膚品行業經歷深度調整,頭部企業華熙生物(688363.SH)在戰略轉型的陣痛中交出階段性答卷。

半年報顯示,公司營收與淨利潤同比雙降,但二季度經營質量已現曙光——淨利潤率逆勢回升,存貨週轉效率提升,釋放出內部變革的信號。

這場由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趙燕親自掛帥的深度調整,能否將短期業績壓力轉化爲長期價值重構的契機?

業績短期承壓,二季度有所改善

當化妝品行業從流量紅利邁入存量博弈,華熙生物撕下“增長神話”的標籤。

皮膚科學業務33.97%的營收降幅,折射出從規模擴張到效益優先的戰略轉向;而原料業務海外市場兩位數增長、醫療終端產品創新突破,則揭示其底層技術護城河的韌性。

從半年報來看,華熙生物多項核心財務指標同比下滑。

上半年,華熙生物實現營業收入22.61億元,同比下降19.5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21億元,同比下降35.38%;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1.74億元,同比降幅進一步擴大至45.00%。

公司短期業績承壓,主要源於皮膚科學創新轉化業務的大幅下滑。

根據財報披露,皮膚科學創新轉化業務(以功能性護膚品爲主)上半年實現收入9.12億元,同比下降33.97%,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從上年同期的52.1%降至40.36%。

該業務的下滑,一方面受化妝品行業整體競爭加劇、流量成本攀升影響,另一方面也與公司主動調整營銷策略,從“規模導向”轉向“效益導向”,削減低效投放有關。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公司經營質量在二季度已出現邊際改善。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83億元,同比下降18.44%,降幅較一季度收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9億元,同比增長20.89%,扣非後淨利潤0.92億元,同比增長8.75%,成爲自2024年一季度以來淨利潤率首次回升的季度。

這一變化得益於銷售費用率的優化(二季度下降12.46個百分點)以及存貨週轉效率的提升(二季度存貨週轉天數321天,較一季度391天環比下降),顯示公司內部變革已初見成效。

記者注意到,儘管營收利潤雙降,華熙生物的毛利率仍處於高位。上半年綜合毛利率爲70.99%,其中醫藥級透明質酸原料毛利率85.09%,部分覆蓋醫美、骨科場景的醫藥材料毛利率超90%,醫美注射用透明質酸鈉凝膠類產品毛利率89.9%。

現金流方面,上半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爲2.18億元,同比下降17.49%,主要受皮膚科學業務收入下滑導致銷售回款減少影響,但整體仍保持正向流入。

業務分化明顯,改革持續推進

從細分業務來看,華熙生物構建了“原料+醫療終端+皮膚科學+營養科學”四大業務體系。

2025年上半年各板塊表現分化,其中原料與醫療終端業務展現出較強韌性,成爲支撐公司經營的重要支柱。

報告期內,原料業務實現收入6.26億元,同比下降0.58%,佔主營業務收入的27.7%,在整體營收下滑背景下展現韌性。

從細分維度看,該業務的穩健性主要來自三方面支撐:

一是國際化佈局成效顯著:國際市場原料銷售3.31億元,佔原料業務收入的52.93%。受益於本土化運營推進,歐洲、東南亞、韓國等地銷售額增長近10%,日本地區增長超20%,海外市場已成爲原料業務的重要增長極。

二是產品結構持續優化:透明質酸創新產品及其他生物活性物銷售收入佔比超23%,新產品如注射級Hyatrue®交聯透明質酸鈉、BloomColla®重組Ⅲ型人源化膠原蛋白、MitoEGT™麥角硫因等成功上市,進一步豐富了高附加值產品矩陣。

三是子品牌快速成長:弗思特品牌(定位定製化需求)實現收入5658萬元,同比增長61.28%,銷售量超80噸,同比增長23%,與主品牌形成互補,共同推動原料業務市場份額提升。

除了原料業務之外,公司醫療終端業務上半年實現收入6.73億元,同比下降9.44%,佔主營業務收入29.77%。儘管受醫美行業“量增價跌”、存量博弈加劇影響,但公司通過產品創新與渠道優化,仍實現了核心產品的突破。

華熙生物的營養科學創新轉化業務(華熙當康)上半年實現收入0.38億元,同比增長32.4%。

此外,皮膚科學與營養科學業務板塊仍處於調整期。

據記者瞭解,2025年3月份,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趙燕重回業務一線,並將護膚品品牌定位爲“皮膚科學創新轉化事業線”。

“四大皮膚科學品牌現在正在進行一些非常深度的調整。”趙燕近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該板塊的調整期可能還需要半年左右,預計明年春節後能看到明顯的改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