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泰證券:2025年全球機器人產業有望進入從0到1突破的關鍵節點

2月27日,華泰證券發表研究報告稱:2025年全球機器人產業有望進入從0到1突破的關鍵節點,除特斯拉布局較早外,國內亦涌現出優必選、宇樹科技、智元機器人等優秀公司,同時蘋果、Meta、華爲、小米、比亞迪等衆多大廠計劃入局。據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GGI)預測,2024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10.17億美元,2030年有望達到150億美元,CAGR 56%,機器人有望帶來計算芯片端側新需求。認爲:1)25年預計人形機器人量產節奏推進,同時掃地機、割草機、機器狗、陪伴式機器人等泛機器人領域有望全面鋪開,將推動終端場景的多元化佈局。2)相關SoC/MCU公司將加快完成大廠綁定和賽道卡位,具備一定算力儲備、接口齊全、軟硬件生態豐富的通用性芯片公司將率先受益產業趨勢。

機器人主要需要哪些芯片?計算單元方案多樣

機器人所用芯片類別主要包含主控芯片、傳感器接口芯片、驅動與功率芯片、通信芯片、存儲芯片等,其中主控芯片與計算平臺價值量較高。由於機器人功能/交互能力設計或有差異,對應控制單元芯片方案也有不同。1)中低端智能設備如掃地機器人等,多選用地瓜機器人旭日3、全志科技MR527、813或瑞芯微RK3188等SoC作爲主控芯片,集語音交互、圖像識別、遙控操作和多媒體功能於?體;2)機器人/狗往往基於大模型功能,定義不同的算力芯片需求。大腦模型負責感知、語音交互、指令規劃,對算力需求較高,目前主要採用英偉達JetsonXavier/Orin(或外加IntelCPU)、TeslaFSD等;小腦模型負責運動控制、電源系統和OTA系統管理等,全志MR813、地瓜機器人旭日5、瑞芯微RK3588、黑芝麻智能C1200等在小米、宇樹、傅利葉等產品中均有應用。

機器人/狗芯片與AIoT芯片的差異?算力和算法均要求更高

從對功耗和散熱的共同需求外,認爲機器人芯片與AIoT芯片的主要差異在於:1)硬件性能要求:機器人在運行過程中需要實時處理大量傳感器數據,以做出快速反應,對計算性能和實時處理能力要求更高。例如瑞芯微RK3576/RK3588均採用8核Arm架構,擁有6TOPS算力,同時具有豐富的功能接口;2)算法適配性要求:機器人芯片需要專用算法支持,如SLAM、運動控制算法、多模態融合算法等,而普通AIoT領域的算法相對簡單,主要側重於數據採集、傳輸和簡單的控制邏輯。例如應用於小米CyberDog的全志科技MR813芯片能夠運行MPC算法,實現高精度動作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