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商基金權益老將周海棟離任 童立、張明昕等接棒
華商基金權益老將周海棟的離任傳聞終塵埃落定。
3月12日,華商基金旗下多隻產品發佈公告稱,基金經理周海棟因個人原因離任,且不轉任公司其他工作崗位。
華商基金對此迴應貝殼財經記者稱,感謝周海棟先生在公司任職15年間作出的卓越貢獻。
Wind數據顯示,周海棟2010年5月加入華商基金,原任華商基金權益投資總監一職,截至2024年年末,其掌舵了6只基金,規模合計約293.47億元。
周海棟卸任旗下全部基金 此前管理規模近300億元
3月12日,華商基金旗下6只產品華商新趨勢優選、華商優勢行業、華商盛世成長、華商恆益穩健、華商甄選回報A、華商鑫選回報一年持有期A均發佈基金經理變更公告,稱周海棟因個人原因離任,且不轉任公司其他工作崗位,至此,周海棟旗下已無在管基金產品。
從過往履歷來看,周海棟2010年5月加入華商基金,此前,其曾就職於上海慧旭藥物研究所,任研究員,還曾就職於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任研究員。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年末,周海棟旗下共管理6只基金,規模合計約293.47億元,從任職回報來看,6只基金全部實現了任職正回報,其中,規模最大的華商新趨勢優選任職回報高達368.34%(2015.5.14-2025.3.12),此外,華商優勢行業(2016.8.5-2025.3.12)、華商盛世成長(2017.12.21-2025.3.12)任職回報也均超100%,分別達264.66%和141.44%。
值得關注的是,就在周海棟離任消息發佈的當天,華商基金公告稱,基於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信心與公司主動管理投資能力的信心,以及與廣大投資者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原則,華商基金已於今日運用固有資金合計2000萬元申購旗下華商盛世成長混合、華商優勢行業靈活配置混合、華商新趨勢優選靈活配置混合、華商甄選回報混合4只主動權益類公募基金。
記者注意到,這4只基金均爲周海棟原管理的基金產品。
童立、張明昕等接任 童立爲現任公司研究總監
老將離任,誰來接手?這一問題備受基民關注。
公告稱,周海棟離職後,除了以往共同管理基金的孫蔚和崔志鵬兩位基金經理繼續管理相應產品外,還有童立、餘懿、張明昕、王毅文、張曉、張文龍等基金經理接任。
其中,童立接手了規模最大的華商新趨勢優選,截至去年末,該基金合計規模約爲92.01億元。
據悉,童立擁有13.5年證券從業經歷,現任華商基金研究總監、研究發展部總經理等職務。
從過往投資風格來看,童立主張自上而下三層遞進優選投資標的,強調宏觀經濟、行業趨勢和公司層面的綜合分析,從宏觀角度把脈A股投資主線,重視投資安全邊際和風險控制。
今年2月底,童立還談了其對AI和機器人板塊的看法,他認爲,2025年的資本市場,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方向是最值得重視的方向,尤其是AI應用、智能駕駛、機器人和自主可控等領域,將在產業推進和落地層面取得顯著進展。隨着相關細分領域的發展,相關上市公司的股價也有望迎來增長,這不再是單純的海外映射或邏輯演繹,而是產業實質性的發展。
此外,原周海棟管理的規模較大的另一隻基金華商優勢行業則由張明昕掌舵,據悉,這位新任基金經理擁有9.5年證券從業經歷,擅長新能源、TMT、高端製造、優質消費/醫藥、週期等行業輪動投資。
年內離任基金經理已達78位 基民如何應對?
那麼,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應該如何應對基金經理的變更?
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在行業內,基金經理流動較爲常見。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14日,今年以來已有78位基金經理離任,相較2024年同期的60位明顯增加。
但在有人離開的同時,也有人入行,截至3月14日,年內新聘任基金經理高達113位。
排排網財富管理合夥人姚旭升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基金行業是完全市場化的行業,人員流動屬於正常現象。一方面,基金經理離任可能是市場充分競爭、優勝劣汰的結果,一旦基金經理業績持續表現不佳,基金公司更換基金經理是正確的決策,對行業發展和投資人利益均起到了正面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因薪酬待遇、公司發展空間有限或基金經理個人職業發展規劃等多方面的原因,從而導致基金經理離任。
業內人士認爲,若投資者一開始就“因人投資”,高度認可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可在基金經理離任後,調整所持基金。但如果只是看好某些主題、行業或因認可基金公司的投研實力而投資,大多數情況下無需調整所持基金,因爲基金管理一般具有穩定性和延續性,且基金公司的投研實力並不會因爲個別基金經理的變動而出現較大變化。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潘亦純 編輯 丁爽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