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香榭大道每逢下雨必現「犁田」 縣府出手了
花蓮日出觀光香榭大道3年前完工開放通車後,每逢雨天就會傳出機車騎士打滑「犁田」等事故發生,縣府建設處將增加路口處鋪面粗糙度並增設無號誌警示設施,改善交通意外的問題。(羅亦晽攝)
花蓮縣政府斥資4.5億元打造日出觀光香榭大道,全長約770米的道路都由進口花崗岩石材鋪成,3年前完工開放通車後,每逢雨天就會傳出機車騎士打滑「犁田」等事故發生。縣府建設處表示,事故通常都發生在路口,將增加路口處鋪面粗糙度提升摩擦力,也會增設無號誌警示設施,提醒用路人提早放慢車速。
花蓮日出香榭大道是沿花蓮市自由街以東延伸打造的的景觀路廊,包括中華路、重慶路、南濱路,及南京街、成功街、福建街、廣東街等橫向老街,整條道路以進口花崗岩石材鋪成,2019年4月動工,2022年10月完工,同年底開放通行。
不過日出香榭大道自施工至開放通行後爭議不斷,道路兩側坡度因應排水箱涵設計出現過斜狀況,被地方戲稱爲「香斜大道」,且大道每逢雨天就會傳出機車騎士打滑摔倒等事故,引發安全疑慮,縣議會多次辦理會勘提出改善建議。
花蓮日出觀光香榭大道3年前完工開放通車後,每逢雨天就會傳出機車騎士打滑「犁田」等事故發生,縣府建設處將增加路口處鋪面粗糙度並增設無號誌警示設施,改善交通意外的問題。(羅亦晽攝)
花蓮日出觀光香榭大道3年前完工開放通車後,每逢雨天就會傳出機車騎士打滑「犁田」等事故發生,縣府建設處將增加路口處鋪面粗糙度並增設無號誌警示設施,改善交通意外的問題。(羅亦晽攝)
有民衆因昨天上午及晚間目賭機車騎士在路口摔倒,將畫面分享在社羣平臺後引起熱烈討論,不少人有同感說下雨天完全不敢騎車經過,也有人認爲是騎士騎車習慣不良才會引起事故,另外也有人覺得大道兩側坡度斜度過高,質疑工程是否有辦理驗收。
縣府建設處長鄧子榆表示,工程已在2至3年前完成驗收,建設處日前透過會勘和相關單位、在地居民討論大道的交通問題,發現會造成機車打滑的狀況發生,除與花崗岩鋪面粗糙度隨使用時間逐漸下降有關外,另一個就是事故通常都發生在路口,機車騎士行經時發現橫向有車輛時會緊急剎車,這時車輛就容易打滑。
他說,經會勘討論,建設處會用2個方式改善大道天雨路滑的問題,包括加工路口處的花崗岩鋪面增加粗糙度提升摩擦力,以及研議在路口處裝設無號誌路口警示設施,當設備感應到路口有來車時就會提醒用路人提前減速。
鄧子榆解釋不在路口裝設實體三色號誌的原因指出,由於大道橫向道路寬度不足,若停等紅燈的車輛要轉彎時,可能會彎不過去,因此裝設無號誌路口警示設施較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