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救災大挑戰!淤泥硬如水泥 災民苦盼山貓

賴清德總統定調在中秋節前讓花蓮光復鄉民恢復正常生活,昨再透過臉書表示,國防部會啓動跨區增援部隊,前往災區輪替。不過,花蓮縣府統計尚有一千六百多戶民宅待清淤,災民和志工頻喊亟需山貓等大型機具,否則市區道路被淤泥和垃圾佔據,交通打結勢必拖慢清理效率。

被淤泥覆蓋的光復鄉仍滿目瘡痍,縣府統計待清淤的民宅以大華村、大同村戶數最多。救災一週來,目前市區街道仍覆蓋厚厚一層從民宅清出的淤泥,環保局統計,每天要清運六千噸淤泥、垃圾三千噸,載運負荷大。

昨天是教師節連假最後一天,災區仍有超過三萬名「鏟子超人」志工徒手幫忙災民清理家園,不少志工傍晚陸續回家準備今天上班,但仍陸續有志工涌入。連日出大太陽,部分街區淤泥開始變硬甚至結塊,清理難度加大。

「需要更多小山貓等大型機具幫忙纔會快。」陳姓志工說,原以爲拿鐵鏟就能挖,一剷下去才發現淤泥硬到像水泥一樣,根本鏟不動,清一間民宅可能就花一整天,需要小山貓、挖土機等機具。

一輛輛山貓、斗車昨天陸續開進光復鄉市區,多數家戶清出的污泥與廢棄物堆置在路邊形成一座座小山;昨天雖有不少機具進駐,尤其入夜後加大力度運走這些廢棄物,也有國軍在路旁指揮交通,但警方表示,光復鄉道路原就狹小,如今堆滿淤泥、垃圾與重型機具進出,導致多個路口「卡死」,形成進退兩難困境。警方已祭出分流管制,非救災車輛避開壅塞路段。

縣府持續徵求重型機具,提出需求包括三十輛夾子車、十輛怪手、多輛山貓及清溝車等,盼能加速災區復建效率,機具到位後,將分派到受災嚴重的區域清淤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