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洪災釀死傷 堰塞湖形成後會預防性遷村?卓榮泰:不排除任何可能

行政院長卓榮泰(右)率領閣員赴立法院,就「中央政府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預算案」進行報告與備詢,經濟部長龔明鑫(左)備詢。記者邱德祥/攝影

花蓮洪災釀死傷,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今天示警,馬太鞍溪形成第二次堰塞湖可能性高,他建議應討論遷村及建立準確的預警機制。國民黨立委黃健豪今天質詢時問,堰塞湖形成後的預防性工作是否包含遷村,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如果真有需要,不排除任何的可能性。

立法院今邀請行政院長卓榮泰報告「中央政府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預算案」編制經過並備詢。

黃健豪關心花蓮堰塞湖溢流釀災,他表示,後續考量到緊急狀況等,這纔是國土安全,特別預算是否處理?卓榮泰說,馬太鞍溪堰塞湖從深的堰塞湖變成淺碟的堰塞湖,帶來的衝擊、條件不一樣。要持續加強監測水位的變化,對於堰塞湖泥沙堆積的情況,也會加以監測,各地還有其他堰塞湖,要做全面盤整,用這次的經驗告訴大家未來在堰塞湖形成後如何因應,做預防性工作。

黃健豪追問,預防性的工作包含遷村?卓揆說,如果真有需要,不排除任何的可能性,這會減少很多人命、財產的損失。

黃健豪也問,5500億中有1132億是針對國防韌性,送出立法院到執行最快可能是10月底,從10月底到明年度預算開始,大概剩兩個月的時間,而明年度國防預算也增加,且佔20%左右,爲何要把強化韌性放在特別預算?

國防部長顧立雄說,必要性無疑義,至於急迫的部分,這次分兩大塊,一塊是強化國土防衛能量,一塊是提升資通作業環境及設備,若用年度預算來看,都只能維持基本,用作業維持費的話,年度的作業維持大部分都在做「裝備妥善」,因應陸續籌獲大量新式武器、一年期義務役還有後備戰力提升,必須快速將這些彈庫、訓場,用特別預算、兩年的時間,快速整建完成。

黃健豪接着關心美方提出晶片製造五五分的問題。經濟部長龔明鑫說,原則一定是「立足臺灣,纔有佈局全球」,最先進的技術一定是留在臺灣開始發展,在臺積電現在1635億投資這部分,可能會蓋六座廠;未來在中科,已確定會蓋四座廠,那是因爲中科的腹地不夠大,否則可能還會再蓋,以量來講,以最先進來講,一定是留在臺灣,絕對不會有掏空臺灣的問題。

此外,黃健豪也詢問關稅談判,龔明鑫表示,談判的時間無法確定,但幫助企業的部分如「以緩濟急」已開始,包括金融支持、升級轉型、多元市場等,收案已收到1千多件,但以緩濟急資源有限,希望預算趕快通過,可以擴大協助廠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