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光復災後復原恐再遇降雨 彭啓明:下點雨會很好
花蓮光復鄉災後復原進行中,災民與志工持續清理家中的淤泥與垃圾。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據氣象預報指出,未來幾天由於有熱帶擾動通過呂宋島,花東地區降雨機率將增加。由於光復鄉正在災後復原階段,地方擔憂若雨勢較大恐有二次災害。環境部長彭啓明今表示,現階段光復市區街道上的淤泥已經硬化,清除上開始有難度,也因爲堰塞湖蓄水量已大幅下降,下點雨反而是好事,不過會密切注意雨量的變化,保持警戒。
彭啓明今於「強化碳訂價中的市場機制研討會」前上訪指出,先前光復災區由於交通堵塞,清運速度比較慢,昨天已有進一步管制,未來清淤的速度會增加不少,今天預計垃圾加淤泥的累計清除量達5萬多噸,未來每天則會有1萬噸的清除量,預計中秋節前市區有機會清除完畢,但初估本次溢流出來的淤泥量高達3000多萬噸,其他地方的清運還需要更多時間。
垃圾處理上,現在有6個暫置場都在臺糖的土地,花蓮縣政府則委託臺泥協助焚化處理;淤泥則可以做工程使用,已和經濟部、內政部國土署等討論去化,預計本週就會提出去化方案。
然而民衆關心日後的降雨是否會沖刷掉已經暫置的淤泥,彭啓明指出,暫置場有排水和防水設備,下雨了也會用帆布覆蓋,基本上不太會有影響,也不用擔心會有2次污染。然而市區水溝都被淤泥塞住,這些會需要優先清除,各縣市環保局正在協助疏通排水管道,光復鄉現在的用水量是往年1倍以上,加上淤泥硬化難清運,下點雨對現況都會好一些。
根據東華大學所管理的馬太鞍溪堰塞湖監測紀實統計,目前堰塞湖蓄水量已從由原9100萬立方公尺減少至1100萬立方公尺容積量,已大幅減少88%。缺口封堵部分,經濟部水利署正加緊作業,盼能在2周內完成,農曆年底前把所有的堤防毀壞的設施再進行加固,並至2026年汛期之前,將受損的堤防完全恢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