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科大00後學生從投身西部計劃到捐造血幹細胞救人 在奉獻中找到人生價值
“老師,我也想成爲和你一樣棒的人”“康康老師太勇敢了”……前不久,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在雲南支教的00後大學生康康(化名)手機裡微信消息不斷。得知康康老師剛剛成功捐獻了造血幹細胞,支教地的孩子紛紛對其豎起“大拇哥”。
去年7月,這名華科大同濟醫學院藥學院本科畢業生作爲學校第26屆西部計劃(研究生支教團)的一員,出發前往雲南省臨滄市臨翔區南屏小學開展爲期一年的支教志願活動。
得知和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接到紅十字會電話通知的那一刻,康康難掩激動:“我等這一天好久了!”
2023年10月13日,康康的生日當天,她瞭解到造血幹細胞捐獻這一挽救生命的公益事業。已是第三次獻血的康康毫不猶豫地簽訂血樣入庫同意書,報名加入中華骨髓庫,給自己送上了一份特別的生日禮物。
“會不會對身體有影響?”康康父母對於捐獻造血幹細胞難免擔憂。諮詢醫生後,康康耐心地向父母解釋,並獲得了他們的支持:“挽救一個生命,我丫頭既善良又勇敢!”
等待捐獻的過程中,爲讓身體達到最佳狀態,康康戒掉熬夜習慣,加強了跑步訓練。她說:“強健的體魄是救人的底氣。”
一週前,根據紅十字會的安排,康康從臨滄趕到昆明的醫院。4月11日,經過近5個小時的採集,康康成功捐獻200餘毫升造血幹細胞混懸液,爲遠方一名素不相識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火種”。
採集結束後的13日一早,康康就踏上了返回臨滄的動車,這個總是愛笑的女孩說:“還有50名孩子等着我,我想盡早回到講臺上。”
國家獎學金獲得者、學年成績專業排名第一……本科期間,康康的學業成績亮眼。然而畢業前,她卻作出了讓很多同學驚訝的選擇——放棄直接保研,加入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
從內蒙古東北部普通農村考進著名高校,康康深知“知識改變命運”。從跨入大學校門的那一刻起,服務西部的念頭便在康康心底萌芽。大學期間,她創辦“安全用藥科普宣講隊”,在社區、學校進行安全用藥科普教育。糾正老年人的錯誤用藥習慣,向小朋友傳授藥學知識,一次次的志願活動讓她在奉獻中找到自己的價值。
華科大自2003年加入西部計劃項目以來,共計派遣870餘名志願者接力服務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西部大開發建設等國家戰略,團隊獲得過第十三屆中國青年志願者優秀組織獎等榮譽。畢業季的校園裡,研究生支教團學長學姐的奉獻故事,還有那句“用這一年不算長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的標語,激盪着青春的氣息,也讓康康下定了決心。
教學之餘,康康還致力於幫助山區孩童拓寬視野。在班級裡,她帶領學生和藥學院學生黨員志願者結對書信,搭建起大手拉小手的“連心橋”。在週末,她走進鄉村社工站,用AI創作點亮鄉村孩童的微心願。
研究生支教團同學王嘉祺眼中的康康老師“善良、溫暖”。課堂之外,她會爲學生整理歪了的衣領、幫他們擰鬆過緊的瓶蓋;地震演習時,她將防曬帽給生病的同學,自己卻被曬得頭暈眼花。
“班上有個小女孩曾悄悄對我說,‘老師,我長大以後想當科學家,像你一樣去幫助別人’。”回首過去200多天的支教生活,在這個00後姑娘看來,“捐獻和支教一樣,都是在播種希望”。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