樺加沙如何練成怪獸級「風王」?陸專家解析原因

面對超級強臺「樺加沙」即將來襲,粵港澳現在都「剉咧等」。圖爲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23日拍攝「樺加沙」影像。(法新社)

繼日前提前呼籲民衆做好「巨災防禦」準備後,廣東省防汛防旱防風總指揮部今天上午10點已將防風Ⅱ級應急響應提升至最高等級的防風Ⅰ級應急響應。面對超級強臺「樺加沙」即將來襲,粵港澳現在都「剉咧等」,新華社更稱「樺加沙」是今年西北太平洋的「風王」。

據大陸中央氣象臺預報,「樺加沙」將於24日中午到晚上在廣東珠海到湛江一帶沿海登陸。

新華社指出,「樺加沙」具有風圈範圍廣、強度強等特點。對其「風王」地位如何形成的?大陸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王皘解析,「樺加沙」於18日夜間在菲律賓以東的暖洋麪生成,這個區域海溫超過29℃,暖水層深厚,如同颱風的「能量庫」,爲其持續增強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

王皘說,同時熱帶輻合帶內西南季風與偏東氣流交匯,水汽輸送充沛,大氣層結不穩定,也非常利於颱風對流持續發展。此外,颱風途經區域垂直風切變較弱,颱風暖心結構維持,進一步助推其迅猛增強。

王皘指出,「樺加沙」與2018年第22號颱風「山竹」在規模和移動路徑上較爲相似。「山竹」曾帶來長時間大風、大範圍強降雨,對粵港澳瓊多地海陸空交通造成嚴重影響。

但今天都已經是24節氣的「秋分」,爲何颱風還「扎堆出現?王皘指出,事實上,一年四季都會有颱風生成。登陸中國的颱風最早出現在4月,最晚則在12月,其中7月至9月是生成颱風個數最多、也是颱風登陸最頻繁的月份。在氣象學上,9月至11月生成的颱風被稱爲「秋颱風」。

從常年平均(1991年至2020年)看,秋臺每年生成10.7個,其中有2.33個登陸中國。但與夏臺相比,秋臺平均強度更強。在1949年至2023年登陸中國的秋臺中,34.88%爲颱風級別(大陸颱風分級與臺灣不同),17.95%爲強臺級別,4.10%爲超強颱風級別。

2024年第11號颱風「摩羯」是有氣象記錄以來,秋季登陸中國的最強颱風(17級,62米/秒),其在超強臺級別維持時間長達64小時。

同時,秋臺登陸中國的地點普遍偏南。進入秋季後,影響熱帶氣旋路徑的副熱帶高壓開始東退南移,位置逐漸偏南。因此,秋颱風最常見的登陸地爲廣東、海南、臺灣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