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上演“人機對決”:人類交易員“謹慎悲觀”,量化基金“猛踩油門”
一場關於市場走向的分歧正在華爾街上演,對立的雙方是冷靜的計算機算法與審慎的人類交易員。由算法驅動的量化基金正以前所未有的熱情擁抱屢創新高的美國股市,而人類基金經理則因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而選擇退守。
8月10日,據彭博報道,在市場強勁動能的吸引下,系統性策略基金已將股票多頭倉位推升至2020年初以來的最高水平。據德意志銀行的數據顯示,隨着標普500指數從4月份的低點反彈近30%,這些追逐趨勢的基金近幾個月一直在大舉買入。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主觀決策的基金經理們正變得日益謹慎。德意志銀行的數據指出,截至8月1日當週,出於對全球貿易、企業盈利和經濟增長前景的持續擔憂,他們已將股票敞口從“中性”下調至“適度減持”。
德意志銀行策略師Parag Thatte表示,這種程度的觀點分歧十分罕見,且從歷史上看不會持續太久,這可能預示着一場重大的市場變動即將來臨。
動量追逐者 vs. 基本面信徒
兩大陣營的觀點差異源於其截然不同的決策邏輯。量化基金,即所謂的“快錢”,主要依賴基於動量和波動率信號的系統化策略。而主觀基金經理則通過分析宏觀經濟和企業盈利等基本面趨勢來指導其投資決策。
Parag Thatte指出,主觀投資者正在等待一個明確的信號,無論是經濟增長放緩,還是下半年因關稅導致的通脹飆升。他表示:“隨着數據陸續公佈,如果市場因增長擔憂而拋售,他們的擔憂將被證實;或者經濟將保持韌性,在這種情況下,主觀基金經理可能會因經濟樂觀而開始增加股票敞口。”
然而,在標普500指數已處歷史高位的背景下,許多人類交易員選擇離場觀望。Buffalo Bayou Commodities宏觀交易主管Frank Monkam稱:“沒有人願意在高位買入已經很昂貴的股票,所以一些人正祈禱出現任何回調,以此作爲買入的藉口。”
量化倉位已至極限?
量化基金的激進買入已使其倉位達到極端水平,這本身也構成了市場的潛在風險。據高盛集團數據,作爲量化策略重要組成部分的商品交易顧問(CTAs),目前持有價值500億美元的美股多頭頭寸,其風險敞口處於歷史第92百分位。
這種擁擠的交易狀態引發了對市場脆弱性的擔憂。Cohalo另類投資公司執行合夥人Colton Loder形容稱:“橡皮筋拉得越緊,斷裂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當出現像現在這樣的系統性擁擠時,均值迴歸式拋售的潛力就更高。” Citadel Securities的Scott Rubner也預測,快錢投資者可能在9月前達到美股敞口的上限,這或將促使他們開始賣出股票。
不過,觸發大規模拋售的門檻似乎不低。瑞銀集團股票衍生品研究主管Maxwell Grinacoff認爲,標普500指數需要跌破6100點,即較上週五收盤價下跌約4.5%,纔會迫使CTAs開始拋售股票。他補充道,市場“開始讓人感覺觸頂”,短期內上漲空間“可能已經耗盡”,但這“尚未敲響警鐘”。
誰將率先退縮?
分析師普遍認爲,這場“人機”分歧的僵局不會持續太久。Parag Thatte預計,這種分裂將持續數週而非數月。他認爲,如果主觀交易員因經濟或盈利數據疲軟而開始拋售,推高市場波動性,那麼基於計算機的策略也很可能隨之平倉。
然而,市場的潛在動態也存在一種制衡機制。Cohalo的Colton Loder指出,一旦市場出現回調,無論是何種原因觸發,主觀資產管理公司和交易員的輕倉位反而可能成爲市場的“安全墊”。
他表示:“當回調最終發生時,資產管理公司和主觀投資者的倉位如此之輕,這將爲‘逢低買入’的心態火上澆油,並可能阻止一場更大規模的拋售。” 這意味着,人類交易員的謹慎,或許正是市場免於深度回調的一道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