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筆下的清華路:480分逆襲602分,新川外國語如何托起首位清華學子?

“穩了穩了!上清華了!”6月25日四川高考放榜日,成都新川外國語學校的辦公室裡傳出了陣陣歡呼。看着屏幕上醒目的602分,高三2班黃雨婷同學手指微微發顫,完全不敢相信,一旁的班主任蹇佳兵更是一下子跳了起來,激動地拍桌子、手舞足蹈……

班主任蹇佳兵激動手舞足蹈

三個月前,結束清華美院校考回到學校的黃雨婷,文化課摸底成績僅480分。如今,她以文考602分、美術統考274分、清華校考全國第90名的成績,成爲成都新川外國語建校6年來首位叩開清華大門的學子。

黃雨婷是高一來到成都新川外國語學校的,看着大女兒在新川的學習生活,黃雨婷媽媽非常滿意,也很認可,便把黃雨婷妹妹也送到了新川讀小學。

黃雨婷和媽媽合影

其實,一開始黃雨婷並沒有想過走藝考路線,直到高二的時候,從上一屆的學姐那裡,她瞭解到了清華美院,心裡開始萌生出一些想法,但因爲已經高二,並不敢輕易下決定。

後來,在學校生涯規劃體系下,班主任蹇佳兵主動聯繫了畫室老師,對黃雨婷以往的畫作進行了專業評估,得到肯定和認可後,蹇佳兵和學校的生涯規劃老師找到黃雨婷,細細聊了一番。

放學後,黃雨婷抱着試一試的想法,把老師們的建議告訴了媽媽,沒想到媽媽沒有絲毫猶豫,直接掉轉車頭,徑直前往畫室給黃雨婷報名了藝考集訓。爲什麼這麼自信、果斷?雨婷媽媽坦言,自己一貫對孩子很寬鬆、很尊重,“孩子文化課基本功也紮實,從小又愛畫畫,從她不經意間畫的小漫畫、二次元作品也能看出來思維能力很好,加上老師們也都認可嘛,就想着必須得支持孩子!”。

黃雨婷日常訓練

就這樣,黃雨婷進入畫室,正式走上藝考之路,目標就是清華美院。封閉式集訓、衝刺校考……先後在北京經過三四輪篩選,黃雨婷拿到清華美院校考合格證時,已經是今年3月中旬。

好在黃雨婷非常爭氣,取得了全國90名的好成績,但挑戰也隨之而來:距離高考僅剩三個月的時間,如何把中斷10個月的文化課進度追上來?

尤其是回到學校進行文化課摸底測試後,看着480分的成績,黃雨婷心裡變得更加沒底。這個時候,新川的老師們站了出來,爲她開起了“小竈”, 根據她的實際情況單獨成班教學,集結最強師資,提供專業指導,制定學業規劃,嚴格時間管理,開展一對一、點對點文化強化。

從白天到晚上,從體育課到大課間……經過三個月緊鑼密鼓的複習,黃雨婷走進了考場。高考結束後,她甚至不敢估分,盲猜最高570分,放榜日她也不敢查成績,班主任蹇佳兵坐不住,第一時間幫她查到了分數。

看着602的高分,黃雨婷完全不敢相信,震驚之餘才顧得上興奮和激動,她說,“沒想到高考能提100多分!收到查分短信時,我還以爲是詐騙短信!真的謝謝媽媽,更謝謝所有老師和學校,沒有他們,就沒有這個分數。”

對於這個好消息,新川的老師們更是全員歡呼,爲雨婷開心,也爲學校開心,因爲這是新川外國語從高一起,老師們一手培養出的首個清華學子。

學校硬件設施

談起黃雨婷的衝刺之路,蹇佳兵回憶道,當時雨婷參加完校考,頭天晚上從北京坐飛機回成都,第二天早上就開始上課了,後來的三個月裡,幾乎是利用白天、晚上一切的空閒時間補習。

“有時候我發現雨婷狀態不好,就會找她談心,幫着梳理時間安排,比如說先搞清楚什麼是最重要的,特別難或不好提分的題型,就往後放一些,作業有選擇性地做……”

到了查分那天,蹇佳兵表示,別說雨婷自己不敢查,就連他自己手都是抖的,“第一次查出來的時候,看見602分,有點懵,然後再查一次,還是602!我就忍不住蹦起來了,一手給學生媽媽打電話,一手給校長打電話,太激動了,太高興了,這不僅是新川的第一個清華,也是我人生中帶出的第一個清華。”

雖然雨婷一直在感謝老師和學校,但在蹇佳兵看來,最辛苦的是雨婷自己。“新川的育人理念就是,關注每一個孩子的成長,託舉每一個孩子的夢想,所以我和其他老師只是做了該做的,是雨婷自己爭氣。”

值得一提的是,黃雨婷並非圓夢的個例,她的同班同學黃可馨也以656分鎖定C9高校,實現了“雙黃蛋”。而支撐這些成績的背後,是一套科學而溫暖的培養體系,簡單概括的話,就是三個“看見”。

在新川外國語學校,除了學習課本知識之外,同學們還可以進行多項學習和體驗,例如射擊、射箭、扎染、編程、街舞、拉丁舞、搏擊、象棋、圍棋、川菜、烘培、排球、籃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學校免費提供了超70門精品選修課,來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同時,還構建了全方位的非學科拓展支持體系,學業輔導、生涯規劃指導、選科諮詢服務等綜合素質培養項目均免費開放。

校園活動

校園環境

這個過程中,如果說學生是參與者,那麼老師便是觀察者,及時發現、看見每一個孩子的興趣,而後根據實際情況發展爲特長培養。

“教育的終極目標不是培養考試機器,而是讓每個孩子眼裡有光。”高中部校長秦智超的這句話,詮釋了新川的育人內核。

分層教學、多元賽道、硬核師資……新川一直在多方位探索和創新,致力於發掘和託舉每一個孩子的全面發展。

外教課程

比如,爲藝體生構建專項通道,即高一高二同步推進文化課與專業訓練,高三設置3個月衝刺集訓+文化強化班;爲小語種高考生搭建高考+留學“雙保險”,英語薄弱生可選西班牙語,而且畢業後可憑成績直通馬德里大學,手握國內外雙offer;爲所有孩子打造“三師一長制”,即成長導師、學業導師、生活導師+家長形成育人網絡,85%教師擁有碩士以上學歷,30%爲特級或學科帶頭人,學習上悉心指導,生活中全程護航。

西班牙語課程登上中央廣播電視總檯CGTN

在新川有個傳統,就是定期開展學生議事會。議事會上,學生可以說出自己的建議和訴求,學校“有問必答”,甚至如果沒趕上議事會,也可以敲開校長辦公室的門。校長秦智超表示,自己的辦公室是一直開着門的,每個孩子可以在信箱給他“投信”,也可以直接敲開校長辦公室的門。

校長面對面交流

在秦智超看來,“有問必答”的核心價值之一就是讓學生從校園的參與者變爲建設者。“首先,要培養學生敢於反饋、勇於表達的勇氣。其次,師生要平等對話,讓學生願意主動與老師溝通。最後且最爲關鍵的是,當學生提出訴求時,學校必須重視並及時給予專業迴應。”

校園環境

當深入瞭解新川這所學校後,再回過頭看黃雨婷高二時放下普高賽道衝刺美院,高三用一百天完成提分挑戰,這些看似“冒險”的選擇,好像就沒那麼難以理解了。正如新川外國語校訓“承故鼎新·海納百川”所期,這所僅6歲的年輕學校,正以包容與創新的力量,爲每一個孩子賦予追夢的底氣,讓每一個看似遙遠的夢想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