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求學路:清華首位視障研究生畢業
“對我來說,考研深造的決定也並不來自於就業升職等現實考量,我今年39歲,早就超出很多崗位的年齡限制,一切的動力都來自於對於知識的好奇與渴望。我們有權利也有能力,和明眼人學習同樣的知識。”
2024年6月30日,樑江波從清華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工作專業畢業了,他也是清華大學首位全盲研究生。新京報《剝洋蔥》出品
編導/剪輯/文字丨新京報記者 吳瑜
攝影丨劉鑫 吳瑜
編輯|陳曉舒
校對|張彥君
►本視頻9分鐘
39歲的樑江波是一名先天性視力障礙患者。
他從小就讀於特殊教育學校。高中時期,因無法參加普通高考,樑江波以單考單招的方式進入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學習鍼灸推拿。
但他覺得,如果就這麼按部就班地選擇了鍼灸推拿,無疑加強了社會對於視障者的刻板印象。大學畢業後的十年,他一直在爭取參加高校研究生統考的機會,希望進一步求學深造。
2022年,他的願望才真正實現。2024年6月30日,樑江波從清華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工作專業畢業了,他也是清華大學首位全盲研究生。
樑江波說,我希望能夠做一些突破,讓視障羣體看到更多的可能性,讓大家今後的求學就業之路更寬廣。
以下是樑江波的自述。
“我不甘如此”6月30日,我從清華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工作專業畢業。對我來說,這意味着一段歷時27年的求學追夢之旅正式結束,也意味着一個嶄新的開始,將來我可以在社會工作的學術領域有更多的提升和產出。
因爲視力不好,我從小就沒有小學願意接收。我父親托熟人把我安排到一所普通小學隨班就讀。後來回想起來,這段和健全同學一起學習的經歷對我幫助很大,我知道了如何和明眼人相處,如何融入明眼人的社會。
高中的時候我就讀於青島盲校。我還記得高二上個學期模擬考試,滿分是700分,我考了671分。當時我期待着三年後能夠參加普通高考,進入我喜歡的高校去讀我喜歡的專業。
但高二下學期,老師正式告知我,國家還未出臺相應文件,我們還只能通過單考單招的方式,進入有限的幾所大學,學習鍼灸推拿、音樂表演等專業。
2006年,我考入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學習鍼灸推拿學專業。我其實並不討厭鍼灸推拿,因爲我很喜歡傳統文化。但是當我只能學這個不能學別的,而且社會對我們的認知也是——你幹不了別的事的時候,我就不甘如此。
當時我給自己的底線就是不要掛科,也是在那個時候我參加了很多社會活動,接觸到了給盲人講電影、播音主持、客服等各個領域,盲人可以嘗試的工作,我基本上都試過。
直到2014年,教育部下發了《關於做好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出,“有盲人蔘加考試時,爲盲人考生提供盲文試卷、電子試卷或者由專門的工作人員予以協助”。那年,第一張盲文高考卷問世,普通高考也正式向視障羣體敞開,已經工作三年多的我似乎也看到了一些希望。
樑江波在地鐵站尋求工作人員幫助。視頻截圖
“十年來,從未放棄爭取”
上大學時期,我就開始打聽盲人蔘加研究生統考的相關信息。直到我真正走進考場,已經過去十多年。
每年,我都會去詢問教育主管部門,得到的答覆基本都是暫時實現不了。我也會直接去問一些學校,他們回答我說,目前沒有先例。
我還曾打電話去和一所高校的研招辦老師溝通,他告訴我說,他父母家附近有一所特殊的教育學校,裡面那些聽力、智力不好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勸我不要想太多、難爲自己。我想,他並沒有把視障的學生和其他的學生一樣平等地看待。
在爭取的過程當中,我並沒有讓自己處在鬥士一樣的狀態裡,而是正常工作,積累社會工作方面的實踐經驗。我先後在無障礙辦公室、中國盲文出版社以及北京市心目助殘基金會工作,爲視障兒童以及助盲志願者提供公益培訓及援助服務。
然而,在做社會工作的過程中,我越來越感受到學術積累的重要性。大家總習慣性地認爲,做好公益項目,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就好。其實,我們需要有十足的洞察力,要能從實踐工作中梳理出理論,從而進一步指導實踐工作。否則,我們只是永遠在做重複性的一線社會服務。
爲了增強自己的學術功底,我決定備考清華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工作專業。
“逼自己一把”
因爲過往有過太多聯繫學校被拒的經歷,一直以來我並未真正備考過。所以,我決定逼自己一把。這一次,我沒有先聯繫學校,而是先複習。當時的狀態可以用孤注一擲,破釜沉舟來形容。
我每天早晨五點半起牀,在上班坐地鐵的途中過一遍英語,中午和晚上的時間用來學習專業課。相比於明眼人,我要花更多的時間來找學習資料。我要找到對應的pdf版本,再轉碼成我能讀的格式。如果想做模擬測試,我得去找專門的地方把考卷打成盲文版的。
考研羣裡流傳着這樣的說法,考研就像大家一起在黑屋子裡洗衣服,洗得乾不乾淨,只有燈打開的那一刻,才能夠感覺得出來。對我來講這恰恰是個優勢,因爲我向來就是不看着衣服也能把它洗乾淨。我能做的就是比別人更仔細一點。
離考試還有3個月的時候,我打電話給清華大學研招辦,開門見山地說,我是一個盲人學生,想今年參加考研,他們給的回覆也非常簡單:如果你的條件都具備,你就可以報名。
2021年12月,我走進清華爲我設置的獨立考場,我的考研試卷由盲文考卷和電子考卷組成,因爲盲文讀寫更耗時,我的每科考試時長從3個小時延長到了4個半小時。到現在我還記得,我的政治盲文考卷足足有48頁,我一格一格地去扎,考到一半中指就被盲文筆磨出了血。
直到面試環節的最後,老師才提到了我的視力問題。他問,如果最後能夠來讀書,你覺得會有什麼樣的困難?我列舉完一些可能遇到的問題後,又補充道,這些困難是可以被克服的。
2022年,我以初試379分,複試445.4分的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成爲清華大學首個視障研究生。
清華大學2024年研究生畢業典禮,受訪者供圖
“看到更多的可能性”高中時,我夢想參加普通高考的願望落空。很多人認爲,視障者能通過單考單招的方式上固定的幾所大學,學習鍼灸推拿等專業已經很好了,不理解我爲什麼還要走一條崎嶇且未知的統考之路。
但我覺得,如果按部就班地選擇前者,無疑加強了社會對於視障者的刻板印象。我希望能夠做一些突破,讓視障羣體今後的求學就業之路更寬廣。
其實我們視障羣體要求得並不多,我們不需要降低錄取分數線,也沒要求加分,我們只希望能擁有跟大家同樣的參加考試的機會。對我來說,考研深造的決定也並不來自於就業升職等現實考量,我今年39歲,早就超出很多崗位的年齡限制,一切的動力都來自於對於知識的好奇與渴望。我們有權利也有能力,和明眼人學習同樣的知識。
我希望我的經歷可以讓視障羣體看到自身更多的可能性,也能讓社會給予我們更多的認可和機會。
如今,我國的融合教育相比於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善。2023年6月28日,全國人大通過了《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給了殘障者參與教育更多的法律保障。但是學校和社會對於視障人羣的接納度仍是一個問題。
前一段時間,我得知了一位學弟的經歷,他已經花了一年的時間去複習備考某所高校,但9月底報名時,還是被學校拒絕了,理由是他將來沒有辦法完成學業。我期望的是,我們的相關法律能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因爲現在很多時候還是以倡導的方式給予盲人羣體以幫助。
對於學校來說,有兩種不同的態度,一種是,你先來報名,以後你遇到問題,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就像清華大學,之前也沒有招收盲人研究生的先例,但是他們願意就考試形式、時長、教學模式商討最佳解決辦法。另外一種態度是,我們現在不具備這個條件,你先不要來。那將來恐怕永遠都不會有具備這個條件的時候。
融合教育意義重大,首先它可以提升殘障者本身的能力,從而進一步促進融合就業。其次,在一起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它可以增加明眼人對我們認知和接納的程度。我希望讓大家都知道,視障人羣可以和大家一起學習、工作和生活,也可以共同地去創造價值。
━━━━━━━━━━━━━━━
星標“剝洋蔥people”
及時接收最新最熱的推文
━━━━━━━━━━━━━━━
洋蔥話題
你對此事怎麼看?
茨姆,溫和地走出山谷
湖北暴雪中,困在路上的返鄉人
柳智宇:連接和助人是我的終生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