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喘息服務 照服員配照顧者 找到可行模式
從「時間銀行」概念發想,催生出的「互助喘息服務」,家總秘書長陳景寧說,試辦初期,低估每一位照顧者的實力與限制,互助不僅讓照顧者喘息,連照顧能力也提升,送至據點的長者,有了認知刺激,部分情緒症狀反而轉好,照顧者間因爲不斷交流,培養出感情,還成爲彼此的新家人。
陳景寧說,互助喘息最初構想是由四個家庭輪替,卻發現「單純換工」的假設過於天真,曾有位照顧者告訴他們,「我可以碰我爸媽,但沒辦法幫別人家長輩上廁所」,讓團隊意識到互助喘息若是單純的換工,並不可行。
後續,家總與臺北護理健康大學教授陳正芬、健康科技學院院長洪論評、臺北商業大學財政稅務系教授韓幸紋等合作,推出一位有薪專業照服員,搭配一位志工照顧者的模式後,形塑現在的互助喘息方案。
陳景寧說,實際運作後發現照顧者們展現驚人的照護智慧,像是碰到失智長輩情緒激動時,有照顧者分享,讓長輩「撕紙」能快速安撫,各種私人「撇步」,讓參與互助喘息的照顧者,學到更多照顧技巧。
更重要的是,參與的長輩也在改變。陳景寧說,不少長者在家食慾不佳,到據點看見他人吃飯,自然也跟着進食。照顧者間因不斷互助,分享照護心得,也能傾訴生活壓力,成爲理解彼此的「新家人」。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