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指重返3600點,機器人賽道爆發,17天13倍妖股再封漲停!
週二(8月5日)A股市場全天震盪走高,滬指以0.96%的漲幅重返3600點上方,創年內收盤新高,兩市成交額激增至1.6萬億元,較前一交易日放量975億元。深成指、創業板指分別上漲0.59%和0.39%,市場情緒顯著回暖。板塊方面,PEEK材料、腦機接口、銅纜高速連接等科技賽道領漲,而西藏板塊、中藥、影視等傳統行業則回調明顯。值得關注的是,人形機器人產業鏈持續發酵,多家頭部企業斬獲億元級訂單,疊加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即將開幕,相關概念股掀起漲停潮。
資金聚焦科技賽道,機構預判“9月前仍有波段行情”
儘管上證指數尚未突破7月30日的高點,但A股平均股價指數已率先創下新高,並沿5日均線持續上行。申萬宏源證券最新研報指出,8月市場或維持震盪格局,但9月前仍存在上漲波段,核心邏輯在於基本面改善與增量資金流入。該機構強調,反內卷政策將長期改善中游製造盈利能力,而科技領域有望成爲下一輪牛市的主線。配置策略上,建議重點關注自主可控、國防軍工的脈衝機會,同時啞鈴型策略(高股息+微盤股)或迎來反彈。
數據顯示,北向資金全天淨買入超80億元,科技成長板塊成爲主要流入方向。以PEEK材料爲例,該概念指數單日漲幅達6.2%,新瀚新材、中欣氟材雙雙漲停。中金公司分析稱,人形機器人輕量化趨勢下,PEEK材料憑藉質量輕、耐磨性強等特性,有望在關節齒輪、骨架等部件中替代傳統金屬材料,市場規模或突破百億元。
上緯新材17天13倍:人形機器人跨界併購點燃市場
週二盤中,上緯新材股價直線拉昇並封死20%漲停板,報110.48元/股,續創歷史新高。自7月9日以來,該股累計漲幅已超13倍,年初至今漲幅更高達15.6倍,成爲年內最妖股之一。
暴漲背後是一場跨界併購的資本狂歡。7月8日,上緯新材公告稱,人形機器人頭部企業智元機器人計劃通過協議轉讓與要約收購結合的方式取得公司控制權。儘管上緯新材在8月4日復牌公告中強調“基本面未發生重大變化”,2025年上半年營收雖同比增長12.5%至7.84億元,但淨利潤卻因匯兌損失、海外運費增加等因素同比下滑32.91%。然而,市場對“機器人+新材料”的想象空間顯然更爲關注。
公開資料顯示,智元機器人成立於2023年2月,核心團隊來自華爲、比亞迪等科技巨頭,其首款人形機器人“遠征A1”已實現量產。此次併購若成功,上緯新材將從傳統環保材料供應商轉型爲機器人關鍵部件製造商,業務邊界大幅拓展。
機器人訂單爆發:萬億市場從B端走向C端
產業層面,人形機器人賽道正迎來訂單落地潮。8月8日即將開幕的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將集中展示1500餘件展品,其中首發新品超100款,較去年翻倍。據上證報統計,近期智元機器人、宇樹科技、優必選等頭部企業接連中標大額訂單:
- 智元機器人與宇樹科技聯合中標1.24億元人形雙足機器人代工項目;
- 優必選中標9051萬元機器人設備採購項目;
- 年內智元機器人累計中標9個項目,宇樹科技達68個,優必選16個,中標數量接近或超過去年全年。
摩根士丹利研報預測,中國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迎來人形機器人應用推廣潮,首批訂單將集中在工業製造、物流倉儲等B端場景,未來3-5年逐步向家庭服務、醫療康養等C端市場滲透。萬聯證券測算,按單機售價20萬元計算,僅中國市場的潛在規模就可達萬億級別。
技術迭代方面,特斯拉、華爲等巨頭的持續投入正加速行業成熟。特斯拉Optimus機器人已實現電池組裝、物料搬運等任務,華爲盤古大模型則賦予機器人更強的環境感知與決策能力。業內人士指出,當前人形機器人成本仍高達50萬-100萬元/臺,但隨着規模效應顯現,2030年前後有望降至10萬元以內,真正走進千家萬戶。
PEEK材料成輕量化關鍵,多材料協同應用成趨勢
作爲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的另一分支,PEEK材料概念週二同樣表現強勢。中金公司研報稱,輕量化是人形機器人迭代的核心方向之一,目前主流方案包括鋁合金、鎂合金、碳纖維及PEEK材料。其中,PEEK材料密度僅爲鋁合金的1/3,強度卻是其3倍以上,且具備耐高溫、自潤滑等特性,特別適用於需要頻繁運動的關節部位。
不過,單一材料難以滿足所有性能需求。例如,鎂合金雖輕但易腐蝕,碳纖維成本高昂且加工複雜。因此,未來趨勢將是多材料協同應用:用鎂合金做結構件、PEEK做傳動部件、碳纖維增強外殼,通過功能分區優化設計實現性能與成本的平衡。
A股市場上,除新瀚新材、中欣氟材外,沃特股份、中研股份等PEEK產業鏈企業也受到資金追捧。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PEEK市場規模約10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翻倍至20億美元以上,其中機器人領域需求佔比有望從目前的5%提升至20%。
後市展望:結構性行情延續,科技主線貫穿全年
分析人士認爲,當前市場正處於“經濟弱復甦+流動性寬鬆”的組合環境中,指數層面難有系統性風險,但結構性分化將持續加劇。申萬宏源策略團隊建議,9月前可重點佈局三大方向:一是受益反內卷政策的製造業龍頭;二是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等硬科技賽道;三是高股息資產的防禦性配置。
值得注意的是,本週將有7只新股申購,其中科創板新股國科天成發行市盈率高達115倍,或對科技板塊資金形成分流。此外,8月15日將公佈7月經濟數據,市場對穩增長政策加碼的預期升溫,基建、地產鏈或迎來階段性機會。
總體來看,在機器人產業革命與科技自主可控的雙輪驅動下,A股的“新質生產力”行情遠未結束。正如申萬宏源所言:“時間是牛市的朋友,而這一次,朋友的名字叫科技。”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青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