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指五連陽!基建鏈強勢,煤炭有色爆發

7月22日,A股港股延續強勢。盤面上,資金呈現明顯的熱點切換特徵,前期活躍的AI、算力等板塊出現調整,而低估值週期股與基建相關板塊成爲資金主攻方向。

截至收盤,A股主要指數集體收漲並再創年內新高。上證指數上漲0.62%,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分別上漲0.84%和0.61%,滬深300、科創50等寬基指數同步走強,市場成交金額放大至1.93萬億元,資金交投活躍度持續提升。

盤面上,雅江水電站開工建設的消息持續發酵,不僅帶動水電概念股批量走強,更輻射至工程機械、民爆、建築等基建產業鏈,中字頭基建企業集體上揚,形成板塊聯動效應。

煤炭板塊午後爆發,行業指數大漲6.18%,驅動邏輯在於焦炭提價預期升溫疊加主產區產量環比收縮,同時“反內卷”政策預期也增強了市場對行業生態優化的信心。有色金屬中的鋰礦板塊受澳洲減產及新能源需求放量支撐同步走強,而建築材料、鋼鐵等週期品板塊亦隨基建熱度走高,反映資金從高位題材向低估值週期股切換的特徵顯著。

調整壓力主要來自銀行股的單邊下挫及AI算力、機器人板塊的獲利回吐,計算機與通信行業分別下跌0.73%和0.43%,顯示市場熱點輪動較快。

港股市場同步走強,恆生指數突破25000點整數關口,創逾三年新高,恆生科技指數、國企指數分別上漲0.38%和0.39%。

港股市場熱點與A股形成共振,重型機械股在中國龍工帶動下大漲,核心驅動是雅江水電站開工帶來的設備需求預期,高鐵基建股亦隨國內政策紅利走強。煤炭股表現亮眼,蒙古焦煤領漲板塊,出口數據高增長及行業“反內卷”政策預期構成雙重支撐。有色金屬中的原材料業上漲3.4%,受益於全球供應鏈重構與新能源需求增長。

不過,教育股、加密貨幣概念股及內銀股表現低迷,醫療保健設備和服務板塊跌幅超1.3%,反映市場對部分板塊政策風險及業績預期的謹慎態度。

當前市場呈現指數強勢與結構分化並存的特徵,量能放大顯示增量資金持續入場,外部資金如中東主權財富基金對中國科技領域的關注度上升,進一步強化資金面支撐。

短期策略建議緊扣資金動向,關注受益於穩增長政策發力且估值處於低位的基建鏈(工程機械、水泥)、資源品(煤炭、焦煤、鋰礦)的輪動機會。

中期維度宜着眼產業變革紅利,重點佈局泛科技領域(AI應用、固態電池、半導體國產化)、新消費趨勢(智能汽車、健康消費)及有色金屬(新能源金屬、工業金屬),這些板塊既符合政策導向,又具備長期成長邏輯。

展望後市,隨着經濟復甦進程逐步明朗,疊加海外資金持續配置中國資產的跡象增強,市場結構性機會仍值得期待,但需注意部分高位題材的回調風險,操作上應避免追高,控制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