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樟記
金小林、潘亞、謝佳俊
“歡迎加入護樹行列!”8月15日上午,正在工地巡查的李曉芳接到麗水市古樹名木保護協會會長項巖盛的電話——一週前她剛提交入會申請。
“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過去十多年間,李曉芳曾在無數工地上,爲工程清除各種“障礙”,其中也包括砍樹、移樹。
工程建設與樹木保護,外人看來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一個長期從事工程建設管理的人,爲何站到了自己工作的“對立面”?
追根溯源,還得從涼塘樟樹林的保護說起。
移樹建路
涼塘村始建於400多年前,位於麗水老城區東面約三公里處。隨着城市發展,涼塘由城郊村逐漸演變爲城中村。與其他城中村不同的是,涼塘村內藏着一片原生態樟樹林。
樟樹林主羣落加上週邊散生樟樹總共44棵,皆爲香樟。主羣落的29棵樟樹枝繁葉茂,像從地心涌出的綠色噴泉。在主羣落東面約50米處,有一棵300多年樹齡的古樟樹,樹幹粗得需三四人合抱。
在麗水中心城區,如此規模的原生態樹林絕無僅有。
“我們大家都很愛惜這片樟樹林。”涼塘村老一輩人至今清晰記得,過去家家戶戶燒柴火時,村民們寧願走十幾里路到大山深處去撿拾,也不砍樟樹一枝一葉。“不然這些樟樹也不可能保存到現在,更不可能有幾百年的古樹了。”耄耋之年的村民藍旭明說。
不只是村民,“外來者”陳萌也精心守護過這些樟樹。
1992年,在麗水市區經營多年的陳萌把企業搬到涼塘村,與樟樹林主羣落只隔一條兩三米寬的蛤蟆坑。蛤蟆坑從北面來,穿過企業廠房東門下的涵洞後往西南方向拐去。陳萌發現,平日涓涓細流的蛤蟆坑每年都會發大水:“樟樹林總會被沖塌一些泥土,靠近岸沿的樟樹根系也漸漸裸露出來。”爲保護這些樟樹,陳萌僱拖拉機運來水泥塊,在南岸砌起堅固的擋牆。
護住了樟樹根系,陳萌又發現有相關單位作業人員前來修剪樹枝。原來樟樹的枝葉觸碰到頂上三條裸露的電線。他便與作業人員商量,只修枝葉不砍大枝幹。“如果砍大枝幹,他們只要三四年來修一次。”爲避免過度傷害樟樹,陳萌每年都會盯着作業人員修剪。
後來裸線換成了絕緣線,枝葉再也不用修剪了……
然而這些備受呵護的樟樹,卻在2018年底迎來命運轉折點:因建設南北走向的和平路(麗陽街至壽元街段)被列入規劃紅線範圍,計劃於2019年4月底前移植到別處。
村民們聽到這個消息,十分不捨。
留樹改道
項巖盛見到涼塘樟樹林主羣落時,它們正像一隻只無助的羔羊,茫然佇立在舊房拆遷後的大片廢墟中。那是2019年春天,萬物復甦的季節。
“麗水城中竟然還有這樣一片難能可貴的樹林?”項巖盛和朋友沿着主羣落南面的好溪堰散步,無意間瞥見了遮天蔽日的墨綠。激動與好奇,驅使他毫不猶豫地走了過去。
進入樹林後,眼前的景象讓他的心頓時懸了起來:“稍微大一點的樟樹,都用紅漆標記了數字。憑藉經驗判斷,這些樹應該是要被移走的。”
回家路上,項巖盛內心悵然。那時候他是一名護樹志願者,被人稱爲“樹癡”。
“大樹移植前,要先將其做成‘樹彘’……樹會大傷元氣——死不了,也活不好!”項巖盛深知,移植對這些原生態的樟樹意味着什麼。他覺得自己必須採取行動,而且要快。
走訪涼塘村瞭解情況,製作圖文《這是樹的呼喚》推送……項巖盛等志願者的出現,讓想要護住樟樹的村民看到了希望。而讓希望離現實更近一步的,則是麗水檢察機關的介入。
2019年4月1日,麗水市和蓮都區兩級檢察機關的檢察官來到了現場。“初見樟樹羣時,我們都被原生態的美深深震撼。”時任麗水市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部門負責人王勝回憶。然而他們很快發現少數樟樹的根系裸露在外,不遠處幾臺挖機已到場待命。樹羣保護刻不容緩!
結束現場勘察後,檢察機關立即啓動公益訴訟初查工作。在查清相關問題後,4月8日,蓮都區人民檢察院向麗水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督促其加強古樹移植審批和後續保護工作。
同時,檢察機關主動向麗水市人民政府通報案情。市政府高度重視,分管副市長先後2次組織現場調研,4次主持召開專題會議。同年7月24日,市政府最終確定樟樹林主羣落完整保留,道路線形調整。
爲此,和平路建設將多支出2000餘萬元。
爲樹換形
留樹改道後和平路西側多出的30畝土地,因與麗水市人民醫院東城院區已建1號和2號樓毗鄰被劃撥給了醫院。2021年11月,東城院區二期工程動工,工地上散生着8棵屬於涼塘樟樹林的樟樹。
“這些樟樹是我們的‘幸運樹’,沒有它們就不會再有我們的二期工程。”時任麗水市人民醫院副院長梅映臺說,因此院方在規劃之初定下鐵律:一切以保護樟樹爲中心!
這一理念,首先體現在建築的“身形”上——
3號樓西南角矗立着一棵大樟樹,爲避讓它,原本規整的長方形大樓在西南角向內收縮。從空中俯瞰,整棟建築呈獨特的“手槍”形。
6號樓西北角則有5棵樟樹,設計師巧妙地將大樓設計成橫臥的“舊式哨子”狀:“哨兜”朝北,胖乎乎的“哨口”朝西,爲樟樹留足了生長空間。
“近似長方形的建築利用率是最高的,但爲了保護樟樹,醫院領導班子決策把建築的外形換成了不規則的形狀。”麗水市人民醫院基建處負責人唐遠強坦言,這種換形犧牲了不少寶貴的使用面積。
爲樹換形的還有連接樓宇的風雨連廊。
6號樓與2號樓南北相隔百餘米,其西側樓梯正對2號樓東側樓梯。按常規,在兩樓二層間建一條筆直的“1”字形連廊最經濟便捷。然而爲給6號樓西北角的樟樹留足空間,連廊被精心設計成“7”字形:先從2號樓東側向東延伸十餘米,然後90度轉向南連接6號樓中部。爲彌補連接點不在樓梯端的不足,6號樓二層北面還專門增設了一條通往西側樓梯的走廊。
“從‘1’變‘7’,造價增加了,二層走廊也浪費了不少面積。”唐遠強說,“但爲了保護樟樹,醫院領導班子和職工都覺得這些付出值得。”
此外,二期工程地面也完全順應8棵樟樹所在地的自然地勢,不做任何擡高或降低的強行平整。“否則,肯定會干擾它們的自然生長。”唐遠強說。
“我們重點保護的是主羣落,對散生樟樹本來不抱太大希望……”不只是東城院區的樟樹,涼塘村其他散生樟樹也都得到了有效保護,這讓項巖盛等人頗感意外。
依樹造園
在散生樟樹一棵棵得到“貴賓級”保護的同時,主羣落29棵樟樹也即將迎來自己的家園——麗水市人民政府決定以樟樹林主羣落爲核心打造香樟公園。
“剛聽說要建公園,我們還是有些擔憂的。其實對古樹名木最好的保護,就是儘量減少人爲干預。”項巖盛和村民們擔心,公園建設會影響樟樹自然生長環境。讓人欣慰的是,公園從規劃開始到建設完工,業主方和施工方始終認真聽取一切有利於保護樟樹的意見。
2022年4月24日,項巖盛應邀參加公園建設現場會後在“美篇”中寫道:“今天上午,項目負責人陳明向樹協詳細介紹了項目建設規劃及方案。樹協對‘以香樟樹生命爲主體,尊重自然的建設理念’充分肯定,同時對今後建設中的一些細節提點小建議……”
香樟公園業主方、麗水市城投基建公司政策處理部部長陳明說:“其實,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就是盡一切努力保護好這些樟樹。”
2023年12月,香樟公園正式開工建設。涼塘樟樹林主羣落保護工作的“接力棒”,交到了施工方的手中。
“開工前,業主方和樹協都特別交代我們,施工時要注意樹根、樹皮、枝葉的保護。”作爲施工方的項目負責人,李曉芳和工友們深知這些樟樹的重要性。爲了跑好護樟行動“最關鍵的一棒”,他們在施工過程中,一些工序不惜成本用人工代替機械作業。
樟樹林內垃圾清理,蛤蟆坑邊坡地基整理……這些原本用剷車挖機幾個小時就能完成的工作,換成工人用鐵鍬鋤頭需要三四十個工日。
“爲保護樹根,我們埋設公園的水電管線,有些繞道十幾米。有些實在繞不過去,工人甚至用雙手小心翼翼地在樹根下扒出一點空間。”李曉芳感慨地說,整個過程大家想盡一切辦法保護樟樹,剛開始是源於一種壓力,後來成了一種自覺。
今年3月27日,經麗水市政府批准,香樟公園劃歸麗水市人民醫院管理。5月23日,香樟公園正式開園。這裡,成了涼塘樟樹林主羣落美麗的家園!
因樹而變
“涼塘樟樹林的成功保護,對麗水古樹名木保護具有里程碑意義。”回首這場歷時6年多的“護樟行動”,項巖盛感受良多。過去,當工程建設與古樹名木遭遇時,村民、志願者等往往會想方設法護樹:“民間力量保護力度是有限的,政府纔是古樹名木保護最大的推動力!”
2019年9月12日,在確定樟樹林主羣落完整保留短短不到兩個月後,麗水市人民政府就召開專題會議,明確今後市區中心城市規劃建設用地範圍內“在土地出讓前及規劃設計條件上,要註明場地內有無古樹名木及相應依法保護措施等內容”。這就是後來被媒體廣泛報道的“樹評”制度,從此麗水“護樹”向制度化邁出了紮實的一步。2023年1月《麗水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出臺,以政府規章的形式進一步規範了古樹名木保護工作。
在經歷了涼塘樟樹林保護之後,項巖盛、吳萃森、陳子立等長期護樹的志願者意識到成立組織的必要性:“成立組織後,我們可以直接對破壞古樹名木、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爲提起訴訟。”
於是,他們開始行動起來。先是在2020年10月成立麗水市綠色環保協會古樹名木保護分會;兩年後從環保協會獨立,成立麗水市古樹名木保護協會。從此,全市5萬多棵古樹名木有了更加專業的“守護者”。
實際上,因樹而變的遠不止這些。政府公務人員、檢察院檢察官、企事業管理層,甚至曾在工地上把樹當成“障礙”清除的建設者,經歷涼塘樟樹林保護後對護樹都有了嶄新的認識,李曉芳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做完香樟公園的工程之後,再在工地中碰到樹,我們都千方百計去保護。我覺得能護住一棵樹,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或許,這就是李曉芳加入麗水市古樹名木保護協會的原因……
涼塘樟樹林的故事被媒體報道後,曾有外地網友疑惑不解:麗水森林覆蓋率位居全國前列,最不缺的就是樹,爲什麼還要花大力氣去保護幾棵樹?
答案就在這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麗水來說尤爲如此!
今年7月底,香樟公園旁的新街上豎起一塊醒目的路牌——佑樟街。從此,護樟故事將融入這座城市的記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