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沅陵借母溪:洪水退去,家園在“新”土裡紮根

“這場暴雨真大,只下幾個小時溪裡洪水就漲到了屋前坪場。”6月25日,沅陵縣借母溪鄉細雨濛濛,借母溪村村民周玉泉回憶起6月19日那場暴雨洪水,仍心有餘悸。

周玉泉的家住在借母溪村森林水世界景區附近,一棟磚瓦房依山傍水,門前組路上洪水沖刷來的泥沙基本清理乾淨,然而溪邊坎上的路面塌方清晰可見。

借母溪村黨總支書周佳林介紹,19日凌晨2點左右開始下暴雨,早上7點多開始漲洪水,9點多形成最大洪峰。在此期間,他帶領全體村幹部連夜趕赴羣衆家中,一邊轉移羣衆,一邊緊急向村民預警,在村黨支部書記楊玉玲負責片區內,他們冒着齊腰深的內澇水緊急轉移曹三妹等8戶羣衆。

洪水來得快也退得快,破壞力極強,村域內景點在此輪暴雨洪災中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此刻他們正在進一步覈實上報災情,發動村民自主恢復正常生產生活,重點解決了發生內澇的排水問題。

據瞭解,本輪強降雨自6月19日凌晨持續至21日晚,曹家村片累計降雨量高達414.5毫米,爲全鄉最高。降雨峰值出現在20日14 -15時筒車坪片,最大小時雨量達35.2毫米。深溪流域洪峰水位飆升至23.51米,超建站以來實測最高水位23.45米,漲幅達4.84米,轄區內部分基礎設施遭受一定程度損毀,全鄉受災人口達2123人,緊急轉移避險423人。

據初步統計,該鄉農作物過水麪積約300畝,受損作物以玉米、豆類、水稻爲主。房屋嚴重受損1間,13間因水淹出現一般性損壞,另有1間房屋因前坪垮塌導致結構受損。公路損毀總長度達15公里,其中G241國道發生嚴重垮塌、落石及倒樹等險情4處;借母溪村洪千公路、拖漁溪村荒路灣路段等10餘處農村公路出現垮塌。累計阻斷公路28公里,通信受損線路50公里(已全部修復),電力線路受損80公里(現已恢復)。

面對嚴峻汛情,該鄉黨委、政府迅速啓動應急響應機制,科學統籌、精準施策,全力開展防汛救災工作,全鄉未出現人員傷亡及重大險情,水、電、通訊等民生保障均正常運行。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早在5月7日至6月11日期間,有關縣領導多次深入該鄉開展防汛督導工作,重點聚焦水庫安全排查、地質災害點整治及羣衆轉移安置等關鍵環節。面對6月19日強降雨,聯鄉縣領導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指揮,當晚主持召開防洪度汛會商會,系統總結工作成效,精準研判風險隱患,科學部署後續應對措施。

強降雨發生後,縣自然資源局、縣水利局等專業技術部門迅速行動,派出工作組深入該鄉,對山塘、水庫、地質災害點等重點區域開展實地排查與技術指導,各監測責任人全員到崗、24小時值守,確保預警信息及時傳遞、風險隱患有效管控。電力、電信、移動、聯通、自來水等民生保障企業同步啓動應急搶修機制,在19日當天即完成因災中斷的水、電、路、通訊設施修復工作,全力保障羣衆基本生活需求。

借母溪鄉領導班子全員在崗,鄉村兩級幹部迅速響應,成立七個專項工作組:一是分片包乾組下沉一線,開展清障排險、羣衆轉移等工作;二是宣傳清障組加強巡查與安全宣傳;三是應急處突組隨時待命應對突發情況。嚴格執行"631"預警機制和"四個一律"要求,累計安全轉移羣衆89戶182人;其中集中安置26戶52人,分散安置63戶130人,集中安置點2個。並設置警示標識,安排專人值守防止人員迴流。及時處置道路塌方隱患,科學管控危險路段,確保16座骨幹山塘、8座小型水庫安全運行。針對中考期間學生出行需求,制定“一人一策”專項保障方案,全程護送59名考生順利參考,實現防汛救災與民生保障“雙統籌”。

該鄉嚴格執行汛期24小時值班和主要負責人帶班制度,全鄉各級防汛責任人堅守崗位、通訊暢通。針對防汛壓力較大、地質災害隱患突出的偏遠村落,由領導班子成員帶隊駐守;其他各村均安排駐村幹部值守,確保第一時間響應處置突發情況。重點對山洪易發區、高切坡建房點、城鎮內澇點等區域實行專人巡查、動態監測。充分利用短信、微信、村村響廣播等多種渠道,及時傳達上級指示精神、氣象預警信息及防災避險措施,同步組織移動宣傳車在集鎮及國道沿線巡迴播放防汛知識音頻,切實提升羣衆風險防範意識與自救互救能力。

該鄉始終堅持“汛前排查、汛中檢查、汛後複查”全週期工作機制,通過張貼警示標語、發放宣傳手冊、組織防汛應急演練等多種形式,廣泛普及防災減災知識。足額儲備救生衣80件、麻袋600個、衝鋒舟1艘、棉被60牀、砂石料300方等防汛物資,並建立完善物資調配機制,確保關鍵時刻物資調得出、用得上,爲防汛救災工作提供堅實物資保障。

滔滔洪水退去,家園在“新”土裡紮根。當前,借母溪鄉幹部羣衆正齊心協力抓災後重建。“我們將以‘防大汛、抗大險、救大災’爲目標,堅持問題導向、強化責任擔當,從嚴從實推進各項防汛救災工作。”該鄉負責人介紹,接下來,他們將進一步凝聚防汛合力,加強監測預警,全面排查整治消除風險隱患,統籌好災後重建,迅速恢復羣衆的生產生活。(瞿雲、鄧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