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雙牌:紀委到田間喊您來領錢

本文轉自:人民網-湖南頻道

“老龔,補償款今天發,快去村活動室領錢!”近日,在湖南省雙牌縣麻江鎮麻江村水田裡,正彎腰耕地的村民龔木林聽見田埂上有人喊他名字,擡頭一看是縣紀委監委工作人員。他立馬放下鋤頭,卷着沾滿泥漿的褲腿往村裡趕。村活動室前,只見攥着存摺的村民笑容滿面映照着春日的耕田也變得暖意流淌。

時間的指針回撥到去年9月,麻江村的活動室裡卻是另一番景象。

“現有人口怎麼算?”“山林權屬界限模糊怎麼辦?”知曉天子山抽水蓄能項目徵地補償款210萬元打入組集體賬戶,圍繞資金分配方案,麻江村六組村民多次召開會議,卻因是“按現有人口分”還是“按原有分地人口分”或是“折中分配”的爭論持續數月,資金遲遲未能發放下去,每次開會都是劍拔弩張,火藥味十足。

轉機出現在麻江鎮紀委的日常監督中。2024年12月,在“組賬鄉代管”農村三資監管系統,鎮紀委發現該筆資金異常“趴賬”。進一步調查,發現村民爭執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山林權屬歷史遺留問題、土地權屬糾紛、新增人口認定標準不一等方面,爲了讓這筆關乎140名羣衆切身利益的款項不再“沉睡”賬上,該鎮紀委立即協調縣自然資源局、林業局等部門展開攻堅。

白天,鎮紀委會同林業局調取原始檔案,組織技術人員實地勘界,破解山林權屬界限不清問題;聯合自然資源局梳理歷史地籍資料,逐塊覈對紅線圖,解決土地權屬爭議。晚上,鎮紀委幹部與駐村工作隊、村兩委走村串戶,多次邀請村民代表、老黨員召開“屋場會”,將分配方案中的現有人口界定、新老人口比例等條款逐一“曬”在陽光下。

今年3月,經多輪民主協商,六組村民最終以“尊重歷史、依法依規”原則達成共識,明確按土地承包時的分地人口分配補償款。歷經6個月的土地權屬爭議和人口資金分配矛盾得以圓滿解決,這筆“遲到”的補償款終於穩穩落入羣衆口袋。

矛盾化解的背後,是雙牌縣紀委監委以穿透式監督破解農村“三資”頑疾的攻堅實踐。去年以來,該縣建立紀委牽頭,自然資源、林業、農業農村等部門協同的聯查聯辦機制,依託“組賬鄉代管”系統動態監測資金流向,通過覈查土地承包臺賬、林權證存根、檔案溯源、實地測繪等方式,累計解決山林田地權屬糾紛48起,爲37個村組釐清補償分配矛盾。針對村級賬目混亂問題,縣紀委監委聯合審計部門開展“清舊賬、建新賬”行動,對全縣村組集體資金實行“五統一”管理,即收入統一存入該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賬戶的二級賬戶、統一報賬程序、統一報賬時間、統一會計覈算、統一檔案管理。

目前,全縣117個村(社區)1572個組集體“三資”全部納入線上監管,累計入賬組集體資金3700萬餘元,清退發放“趴帳”村組集體資金、重點項目徵地補償款8000萬餘元。

“以穿透式監督既守住集體資產的‘錢袋子’,更捂熱了百姓的‘心窩子’。”雙牌縣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推進羣衆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深化聯查聯辦機制,延伸監督觸角,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每一項惠民政策都能精準落地,每一筆涉農資金都能安全使用。(柏豔平 許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