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冷水灘:清風爲伴產業興 鄉村振興結碩果

“往年柑橘存儲和運輸問題最讓我們頭疼,現在冷庫和運輸道路都修好投入使用了,果子住進‘空調房’,銷路更廣了!”初春時節,在湖南冷水灘區秀井頭村柑橘種植基地,金燦燦的夏橙掛滿枝頭,該區紀委監委駐秀井頭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呂紹斌利落地剪下一串沃柑,眼角的笑意滿容。

秀井頭村是冷水灘區紀委監委鄉村振興聯繫點。七年前,這裡還是一片零散的山坡地。“家家種橘樹,戶戶愁銷路”,呂紹斌至今記得第一次進村時的場景。駐村工作隊帶領村幹部和村民代表在村民院壩會上撥起算盤:“單打獨鬥產量不高、質量不齊,頂多畝產1000斤,也賣不出好價,集中流轉才能做大做強。”

駐村工作隊挨家挨戶講政策、算細賬,引進江永縣柑橘種植大戶投資建設柑橘基地,促成連片流轉土地400畝,同時積極對接區農業農村局、區鄉村振興局、區公路局等職能部門落實農業惠企政策,幫助修建滴灌一體設施,建成1600立方米的儲存倉庫和3000米產業路,爲該村柑橘產業發展打開了新局面。

2024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寒潮導致沃柑緊急下樹急盼銷路。面對滯銷困境,呂紹斌發動紀檢監察幹部當起“推銷員”,有的聯繫供銷合作社開闢“愛心專櫃”,有的在朋友圈發起“帶貨”認購滯銷柑橘。那個冬天,紀檢監察幹部不僅自購1600餘斤柑橘,更牽線搭橋促成基地與3家電商及超市形成長期合作。

在多年如一日的幫扶下,秀井頭村柑橘產業持續壯大。如今的秀井頭村,標準化種植的柑橘林橫豎成行,滴灌管網如葉脈般延伸,柑橘產量和質量連年攀升,年產量達50萬斤,年產值超過150萬元,獲得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認證和農產品出口認證。基地吸納50餘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每年發放工資40餘萬元,金燦燦的柑橘已經成爲村民的“致富果”。呂紹斌表示,“果子甜不甜,老百姓的笑容最能體現。我們紀檢監察幹部駐村必須既要當好‘監督員’,又要當好‘服務員’,讓老百姓的錢袋子越來越滿、笑容越來越多!”

春日暖陽下,滿山的柑橘林泛起金波。蜿蜒的產業路上,又一輛冷鏈車鳴笛啓程,而清風相伴護航鄉村振興的故事,正在新的春天裡續寫新的篇章。(陳雨航 許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