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開放大學教師劉應君:27載思政育人結碩果
本文轉自:人民網-湖南頻道
人民網長沙4月30日電 在湖南省思政教育領域,“劉應君”三個字始終與“領航”“破局”“篤行”同頻共振。作爲湖南省首屆思政課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湖南開放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湖南省幹部教育培訓網絡學院教學負責人,他以27年躬耕之力,引領團隊突破思政教育改革深水區,在課程創新、科研賦能、實踐育人等領域樹起標杆,成爲新時代鑄魂工程的開拓者。
名師領航:打造思政教育“先鋒矩陣”
“劉院長,城鄉融合案例是否應更貼近‘00後’的認知特點?”青年教師陳豔婷的提問聲打破辦公室的沉寂。劉應君放下教案,眼中煥發神采:“加一段‘數字新農人返鄉創業’的短視頻,用‘Z世代敘事’講活鄉村振興!”這番對話生動詮釋了他提出的“精準滴灌”教學法——用青年語態重構家國敘事。
2019年,全省高職院校首個思政課名師工作室在湖南開放大學落地生根。劉應君以“鑄魂工程”爲核,首創“五位一體”育人體系:通過“思政課程築基、學科思政搭橋、專業思政紮根、課程思政滲透、課堂思政昇華”的立體化架構,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從單科獨進到全鏈貫通的嬗變。他主導的“課堂革命”更爲亮眼——將“填鴨式講授”重塑爲“創境激趣、思辨探究、實踐轉化”三維遞進教學法。近年來,團隊累計斬獲省級以上教學獎項50餘項,孵化省級思政名師12人,青年骨幹陳豔婷更摘得2024年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學展示活動一等獎。
科研破壁:架設教研融合“高速通路”
“真正的課堂革命,必須建基於學術高原之上。”劉應君主持的教育部課題《新型職業農民價值觀養成研究》,獨創“價值引領—情感共鳴—實踐共生”三維模型,被學界譽爲“重構鄉村思政教育範式的關鍵突破”。在“研教共生”理念驅動下,其團隊近五年實現科研井噴:先後立項湖南省首屆“芙蓉計劃”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思政課名師工作室、湖南省思政金課等建設項目,教學科研成果不斷涌現,發表科研教研論文70多篇,其中CSSCI期刊10餘篇,獲省級教學成果獎等多項榮譽。更首創“智庫導師”機制,年均開展20場“四精”(精準選題、精煉框架、精細論證、精心呈現)主題培訓,助力基層教師攻克項目申報“高原反應”,形成“以科研促教學、以教學帶科研”的良性循環。
實踐礪劍:鍛造知行合一“行走課堂”
在毛澤東紀念館的斑駁牆垣前,一場“沉浸式思政課”正火熱開展。“理論生命力源於社會實踐”,劉應君創新構建“332”育人模式:3級實踐平臺(紅色場館、鄉村田野、社區網格)+3維考覈體系(理論學習、實踐成效、創新成果)+2大育人目標(價值引領、能力鍛造)。其指導的“新思想研習社”不僅斬獲“芙蓉學子·鄉村振興”資助,更將學生調研成果轉化爲16項基層治理政策建議。2024年,他帶領團隊憑藉“農民工道德認同研究”摘得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銀獎,用“帶着泥土味的論文”詮釋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偉力。
數字賦能:淬鍊幹部教育“雲端鋒刃”
面對新時代幹部教育培訓新命題,劉應君以“理論鑄魂×數字賦能”雙輪驅動破局。他力推的“雲端黨校”開創分衆化培訓先河,按戰線、層級、行業細分2000餘門課程,使黨的創新理論通過“指尖課堂”直抵基層末梢。五年來,平臺學員規模從6000人飆升至50萬,累計數達200萬人次,鍛造出全國幹部教育界矚目的“湖南樣本”。2021年本人被評爲湖南省幹部教育培訓“三百工程”優秀教師。
初心如炬:點燃思政教育“時代星火”
從青椒學者到領軍人物的24載春秋,面對未來,他正謀劃“大思政課”升級工程:通過校地共建30個“行走的思政課堂”,融合VR技術復原紅色歷史場景,開發AI思政講師賦能鄉村教育……
“讓真理之光照亮每顆年輕心靈,是思政人永恆的遠征。”望着教室牆上“爲黨育人”的鮮紅標語,劉應君的目光穿透玻璃幕牆,投向遠方鬱鬱蔥蔥的嶽麓山——那裡,新時代思政教育的火種正在星夜兼程。(鄭陽 顏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