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安仁:爲困難羣衆織密穩就業防返貧保障網

本文轉自:人民網-湖南頻道

8月12日,在安仁產業開發區百創皮具有限公司機器轟鳴漸次響起。56歲的伍金花坐在工位前,雙手靈活地整理着皮具部件——她的動作不疾不徐,卻帶着股穩當勁兒。

“現在每天工作8小時,既能坐着幹也能站着幹,活計節奏張弛有度。”她擡起頭,眼角的笑意裡漾着光,“園區和廠裡特意給我調了個‘暖心崗’,工作時間短了,收入穩了,身子也不那麼累。” 這樣的從容,放在一年前簡直不敢想象。

2024年4月,伍金花因原本工作的工廠搬遷面臨失業危機,禍不單行的是,丈夫又身患重病,失業和高昂的醫藥費像兩塊巨石壓在這個本就脆弱的家庭頭頂。“那時候整宿睡不着,家裡的頂樑柱病了,我得找份工作繼續撐着,可一聽說我年級大了,好多廠子都搖頭。”回憶起那段日子,她的聲音仍帶着顫抖,“那時候覺得天都要塌了。”

轉機出現在最艱難的時刻。安仁產業開發區的工作人員在走訪企業時,留意到伍金花的困境。“就業幫扶是我們防返貧的重要抓手,不能讓脫貧戶脫貧又返貧。”安仁產業開發區副主任譚志鵬坦言。工作人員迅速梳理了伍金花的家庭情況、勞動能力和就業需求,隨即聯動園區企業展開“一對一”崗位匹配。很快,百創皮具有限公司向伍金花拋出了“橄欖枝”。

2024年7月,伍金花的丈夫因病不幸去世,自己也因悲傷和勞累過度身體每況愈下,工作倍感吃力。園區在瞭解情況後再次伸出了幫扶之手。企業法人唐小飛記得當時的場景:“園區工作人員專門到公司,詳細說了伍大姐家的情況和身體狀況。經過溝通,考慮到伍金花的實際困難,公司特意將她調整到‘揉皮帶’崗位,這個崗位工作時間不長,還可根據身體狀況靈活選擇坐姿或站姿,活計輕鬆且收入穩定。”

調崗後的伍金花,生活正像春溪解凍般悄然舒展:新崗位薪資比原來多了200元,足夠覆蓋一家人的日常開銷;8小時的工作時間裡,她能從容完成手頭活計,累了就扶着操作檯坐會兒,或是起身活動活動僵硬的腰板。

“家裡出事那陣子,我總覺得日子像蒙了層灰,連走路都擡不起頭。”她低頭理了理袖口,聲音輕卻有力,“現在不一樣了,園區工作人幫我解決困難,老闆和同事也關心我,把輕活兒讓給我,我心裡頭啊,像曬了大太陽,暖烘烘的。”

這種“暖心”託舉,折射出安仁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系統思維”。近年來,安仁縣始終將“穩就業”作爲防返貧的關鍵抓手之一,以產業園區爲“主引擎”,構建起“崗位對接—技能培訓—跟蹤服務”的全鏈條幫扶機制。針對脫貧戶、監測戶等特殊羣體,職能部門聯合企業建立動態用工臺賬,既保障企業用工需求,更讓困難羣衆“幹得下、留得住、有奔頭”。

伍金花的故事,是安仁縣解決民生實事和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的一個微小注腳。數據最有說服力:“十四五”以來,安仁產業開發區企業數量從54家躍升至214家,新增就業崗位9000餘個,用工規模從3000人擴大至12000餘人;全縣聯動建設鄉村振興車間150家,累計帶動6500餘名農村勞動力就近就業。

午後的陽光熱辣滾燙,伍金花起身整理了一下工位,又開始了工作。機器的轟鳴聲中,她的背影顯得格外堅定——這或許就是鄉村振興最生動的詮釋:當每一個普通人都能被溫柔以待,日子總會像八月的陽光,一天比一天更紅火。(譚利炳 何麗 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