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安化縣:6.6萬畝早稻喜迎豐收

來源:農民日報

盛夏時節,稻浪滾滾,金穗飄香。眼下,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各地早稻已陸續進入成熟收穫期,農戶搶抓晴好天氣,人機協同忙收割、搶插秧,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據統計,今年安化縣早稻種植面積穩定在6.6萬畝以上,目前收割進度已過半,預計平均畝產較去年穩中有升。

在樂安鎮橫市村水稻種植基地,1300畝早稻正迎來收穫高峰,幾臺收割機在金色的稻海中來回穿梭,伴隨着機器的轟鳴聲,飽滿的稻穗被快速收割、脫粒,金黃的稻穀源源不斷地涌入糧袋。“你看這稻穗,沉甸甸的全是實粒!今年收成錯不了。”負責人肖霖望着忙碌的豐收場景喜上眉梢。他一邊看着收割機作業,一邊算起了“效率賬”:“以前人工收這些稻子,幾十個人得忙上20多天,現在有了這些‘鐵幫手’,幾天就能收完,省下來的時間剛好能搶插晚稻,真是省時又省力。”

在梅城鎮龍安村雙季稻種植示範基地,千畝早稻同樣進入收割旺季,4臺收割機在田間有序作業,插秧機也已整裝待發,爲“早稻進倉、晚稻插秧”的無縫銜接做好準備。

“今年基地早稻長勢格外好,畝產肯定會比去年提高不少,再加上今年推廣集中育秧技術,秧苗質量好,栽插時間也比往年提前了幾天,爲增產打下了好基礎。”龍安村村黨支部書記張開國介紹,基地推廣統一優良品種、統一機械耕作、統一病蟲害綠色防控的“三統一”模式,從集中育秧到田間管理,縣鎮農技人員全程跟蹤服務,尤其是在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上開展“一對一”技術指導,築牢糧食安全根基。

近年來,安化縣持續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推廣優良品種,強化農技服務,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爲全年糧食生產提供堅實保障。從田埂上的忙碌身影到“鐵幫手”的高效作業,從政策紅利的精準落地到技術服務的全程護航,安化的耕耘者們正用辛勤的汗水與高效的舉措,爲糧食豐產夯實基礎。(阮波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樑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