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中國公益行動 | 科技向善守護“一老一小”,從六組講述看互聯網公益的力量
來源:新華網
5月20日,2025“互聯中國公益行動”在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啓動。活動現場,6組嘉賓通過講述溫暖動人的故事,觸摸“一老一小”數字素養提升的鮮活脈動,探索科技向善的無限可能。
最美奮鬥者、全國勞動模範、北京中康聯基金會榮譽理事長李素麗以《從車廂到網絡的守護接力》爲題,講述了她從乘務員到公益志願者,用心理援助熱線傾聽心聲、走進校園開設課堂、爲鄉村教育添磚加瓦,一心守護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故事。她倡導,破解青少年網絡沉迷困局,只有家庭、學校、社會同心聚力,才能爲孩子們築起清朗的網絡晴空。她表示,願繼續以愛爲燈、以責爲盾,做孩子們成長路上的“乘務員”,護佑他們在數字海洋中健康遠航。
阿里巴巴少年雲項目運營負責人馬欣以《在雲端,給山裡的孩子們造間“AI教室”》爲題發言,通過分享青海省治多縣學生索南卻丁的故事,講述了少年雲項目2023年爲治多縣的孩子們建設“AI教室”,讓每個學生都擁有自己的專屬雲桌面。他希望用數字技術守護孩子們珍貴的好奇心,點亮每一個孩子眼中對未來的憧憬與嚮往,讓他們看見一個更廣闊更多元的世界。
雲南媒體人代表曾智慧以《用數字科技編制“朝夕幸福”》爲題作主題講述。她介紹了雲南省“61520關愛兒童平臺”的暖心功能,包括幫助留守兒童與父母視頻通話、微表情AI識別、防霸凌AI識別、校園視聯網AI識別等智能監測系統,還介紹了雲南“智慧養老平臺”,幫助老人聯動衆多鄰里互助員、專業志願服務隊、家庭醫生等,爲老人提供安全保障。通過關愛“一老一小”,守護“朝夕”幸福。
貝殼集團副總裁、貝殼公益基金會執行理事長賈生平以《跨越數字鴻溝:人生相冊的溫暖敘事》爲題,通過講述“銀髮志願者”王輪叔叔的故事,讓大家瞭解了貝殼公益自2018年發起的“我來教您用手機”社區助老公益項目,讓更多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變爲可能。七年時間,該項目深耕130個城市,組織開展28385節公益課堂,截至2025年4月底,累計服務老年人超130萬人次。她表示,通過教授老年人智能手機技能,衷心希望所有老年人都能擁抱人工智能,接受時代最溫暖的饋贈。
白族扎染技藝傳承人段銀開和自己的數字人分身,分享了利用數字技術,幫助傳承扎染這一傳統技藝的故事。通過AI技術打造的數字非遺傳承人,讓更多人學習非遺技藝,走進傳統手工業。百度百科總經理容薇講述她發起百度“繁星計劃”的初衷,她表示,技術的溫度,在於守護這些即將消逝的技藝。一起守護好這束傳承之光,讓“一老一小”在數字時代都能觸摸到文化脈搏。
非遺彝繡傳承人金瑞瑞、張麗瓊等以《互聯網讓雲南彝繡一路生花》爲主題,生動演繹了繡娘們一代一代傳承彝繡技藝,彝繡不僅承載着歲月的滄桑與溫情,更藏着彝家代代相傳的故事。她們表示,科技的力量可以搭建起彝繡與世界溝通的橋樑,讓千年彝繡變得觸手可及。未來將要把彝繡的技藝和文化,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人,不斷創新,讓彝繡緊跟時代的步伐,永遠煥發勃勃生機。
本次活動由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雲南省委宣傳部、雲南省委網信辦主辦,新華網、楚雄州委宣傳部、楚雄州委網信辦承辦,雲南日報報業集團、雲南廣播電視臺協辦。活動聚焦“一老一小”兩個羣體,實施可持續的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總結提煉典型性、可複製的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的經驗做法,讓他們更好地享受數字化發展成果。
“互聯中國公益行動”是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傾力打造的公益品牌,旨在團結匯聚互聯網產業相關力量,結成互聯網公益事業聯盟,促進互聯網公益事業發展與網絡正能量傳播,並用公益項目所集聚的資源優勢賦能互聯網產業,服務網信事業大局,助推國家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發展。(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