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大廠業績亮眼,AI滲透加速!工銀瑞信基金多維度佈局A+H股科技板塊,一鍵共享科技創新紅利

近期,互聯網大廠公佈業績,多家企業業績增幅亮眼。受此影響,今日A股和港股開盤後表現活躍,互聯網、電信、算力等板塊漲幅居前。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2月21日13:48,互聯網龍頭ETF(159856)、港股通科技30ETF(159636)、半導體龍頭ETF(159665)等多隻科技類ETF交投活躍。

從技術突破角度看,本輪以人工智能領域的DeepSeek取得重大進展,爲AI技術浪潮的進一步發展注入新的動力。這一技術突破不僅在技術層面提升了行業想象力,還在商業應用端打開了新的增長空間,吸引了大量投資者關注,成爲推動科技板塊上漲的重要技術引擎。

政策層面,國家堅定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成爲核心戰略。在人工智能、半導體等關鍵科技領域,政策扶持力度空前。市場需求端,隨着5G、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的廣泛應用,相關科技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已從主題過渡到實物,從實物進入業績兌現階段。各行各業對高科技產品需求增加,廣闊的市場需求爲科技企業業績增長提供了強大動力。

國泰君安研報指出,DeepSeek發佈NSA(NativeSparseAttention)相關論文,突破長文本處理瓶頸,低成本模型訓練可行性推動AI大模型轉向算法效率競爭。通過降低AI應用開發門檻,有望激發新一輪創新浪潮,最終加速AI在各行業的滲透,帶動整個產業鏈升級,從基礎設施到應用層都將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民生證券表示,AI模型的成本越低,開源模型發展越好,模型的部署、使用的頻率就會越高,使用量就會越大。因此從更長的週期來看,DeepSeek等大模型的發展將會加速AI的普及和創新,帶來算力需求特別是推理算力需求更大量級提升。國民級應用模型的持續使用將放大整體算力需求,相關上市公司有望持續受益。

外資動態方面,高盛、大摩、瑞銀等紛紛表示看好,有業內人士分析稱有外資的身影。如若後續其加大對國內資產的配置力度,港股尤其是科技股,作爲外資配置國內資產的“第一站”,有望迎來一波估值修復行情。

工銀瑞信基金長期深耕多元科技ETF佈局,積極助力投資者共享科技發展紅利。

相關ETF產品:

互聯網龍頭ETF(159856):聚焦A+H互聯網龍頭,投資於互聯網行業的領軍企業。

科創ETF(588050):聚焦硬科技核心資產,助力投資者把握科技創新帶來的投資機會。

科技龍頭ETF(516050):匯聚A股科技龍頭,集中投資科技行業的領軍企業。

半導體龍頭ETF(159665):覆蓋滬深芯片產業龍頭,專注於半導體行業的優質企業。

港股通科技30ETF(159636):網羅港股科技龍頭,支持T+0交易,靈活投資港股科技股。

線上消費ETF(159725):AI賦能消費新生態,聚焦線上消費領域的創新企業。

物聯網ETF工銀(159709):人工智能助力萬物互聯,投資於物聯網領域的優質企業。

風險提示:基金管理人依照恪盡職守、誠實信用、謹慎勤勉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財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的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並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投資ETF將面臨標的指數波動的風險、基金投資組合回報與標的指數回報偏離的風險等特有特徵。投資於權益類基金有在較大收益波動風險。基金如果投資港股通投資標的股票,還需承擔港股通機制下因投資環境、投資標的、市場制度以及交易規則等差異帶來的特有風險。基金有風險,投資者投資基金前應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基金產品資料概要》及更新等法律文件,在全面瞭解產品情況、費率結構、各銷售渠道收費標準及聽取銷售機構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選擇適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品種進行投資,基金投資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