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師2個月少逾700人 害急診病患躺地板?衛福部否認揭2原因
衛福部表示,農曆年前後是護理人力減少的常態高峰,但醫學中心護理人員職登人數,從去年12月至本月增加,壅塞可能和短期就醫人數暴增、牀位調度有關。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近期全臺急診嚴重壅塞,甚至出現患者多到沒推牀可用,有些插管患者只能躺在地板的狀況,臺灣護師公會指出,過去2個月有700多人離職,護理人力流失導致病牀開不出來的原因之一,衛福部迴應,農曆年前後是護理人力減少的常態高峰,但醫中護理人員執業登記近2個月反而是增加,本次壅塞恐與短期就醫人數暴增、牀位調度有關。
臺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發布聲明指出,近年護理人員的離職潮,凸顯臺灣醫療體系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問題,統計113年12月有381名護理人員離職,114年初更有324人離開,顯示即便在年終獎金髮放期間,仍有大量護理人員選擇離開職場,不僅反映了護理工作的嚴峻現況,更是醫院與政府長期忽視護理人力困境的結果。
近期急診爆量的狀況,護理人力流失導致開不出病房,被認爲是原因之一。針對人力現況,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長蔡淑鳳表示,護理人力增減異動有季節性,9至11月可能受到畢業季新血加入等因素,是常態增加的月份;農曆年前後則是減少的高峰,減少的因素很多,年終轉職可能是影響因素之一,1至3月尤其明顯。
蔡淑鳳說,本次急診壅塞多集中在醫學中心和區域醫院,但去年12月至今年1月,醫學中心的護理人力增加、區域醫院則持平,且去年12月醫學中心護理師職登人數是3676人,今年2月已增加至3928人,整體人力是增加的,分析這次急診的狀況,恐是因爲短期就診人次暴增及牀位調度有關。
臺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顧問陳玉鳳說,護理人力流失的根本原因,在低薪資、惡劣勞動條件、過勞、跨科支援、高護病比、職場霸凌、休假困難等問題長期未獲改善,即便政府宣稱提高夜班津貼,醫院也宣稱加薪,實際上,薪資結構未見合理調整,績效獎金遭削減、加班費無法領取,甚至因關牀等因素,護理人員仍須承擔人力成本壓力,使整體待遇與物價上漲幅度嚴重脫節。
目前護理人員面臨的挑戰包括:護病比過高,導致護理人員工作負荷過重,影響病人安全與護理品質、超時過勞的加班文化氾濫,護理人員長期身心俱疲、人力不足,請假困難,甚至生病也無法休息的職場霸凌與權益受損,以及跨科調動支援,導致被迫應付非專業領域的病患,增加風險與壓力。
護師工會要求,政府及醫院負起責任,立即採取以下5大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