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漢:與書同行正當時

來源:中國文化報

“金橋”書評活動38年品書不輟,“武漢地鐵讀書節”13年精彩不斷,“長江的孩子”兒童文學書系推出25部精品……品牌活動的持續舉辦,精品圖書的持續推出,讓湖北武漢的全民閱讀活動持續走深走實,全民閱讀逐漸成爲這座城市的新風尚。

加強供給

以“閱見長江·讀懂家鄉”爲主題的2025“書香武漢·全民讀書月”暨“書香中國萬里行·武漢站”活動啓動儀式近日在武漢舉行。活動由武漢市委宣傳部主辦,武漢出版集團總承辦,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中國全民閱讀媒體聯盟協辦。

自2012年4月提出建設“讀書之城”,今年已是武漢市開展“全民讀書月”活動的第14個年頭。該活動持續時間長、覆蓋面廣、參與人數多,成爲市民廣泛受惠的綜合性公共文化活動品牌,被中宣部授予“2022—2023年全民閱讀優秀項目”稱號。武漢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吳朝安表示,近年來,武漢着力打造“書香武漢”品牌,全民閱讀品質化、普惠化水平持續提升,67個城市書房點綴街巷,1967個農家書屋生根田野,一場場閱讀活動豐富多彩,一大批“最受市民喜愛的閱讀空間”遍佈三鎮,武漢中心書城獲評全國“年度最美書店”,城市大街小巷隨處可見聚精會神靜心閱讀的身影,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成爲市民文化生活新風尚。下一步,武漢將不斷完善全民閱讀服務體系,加強優質閱讀內容供給,拓展新型閱讀空間,引導各方力量共同參與閱讀活動宣傳和推廣,以濃郁書香涵養城市文明氣質,厚植城市文化底蘊。

開幕式現場發佈了武漢市2024年度“最受市民喜愛的閱讀空間”和“全民閱讀優秀案例”,啓動了武漢市2025“護苗·綠書籤”行動。兒童文學作家、武漢市全民閱讀促進會會長徐魯宣讀閱讀倡議,並代表武漢市全民閱讀促進會向市民薦書。武漢出版集團董事長朱向梅表示:“作爲‘書香武漢·全民讀書月’的總承辦單位,我們將充分發揮主陣地、主力軍作用,精心策劃一系列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爲市民提供更加優質的閱讀服務。”

打造品牌

20名武漢小伢唱誦長江、30餘家武漢文化場館擺滿“書香市集”、湖北明星機器人現場互動……第十三屆武漢地鐵讀書節活動啓動儀式上,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盛宴在光谷廣場呈現。

“武漢地鐵讀書節”是武漢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通過倡導碎片化閱讀理念,將原本枯燥的通勤時間巧妙地轉化爲“移動文化課堂”。比如地鐵黃浦路站的“武漢文明空間·閱讀驛站”,設有耳機森林暢聽專區、熱門好書薦讀專區、圖書自助借閱專區、有聲圖書館聽讀專區等,營造出“書香地鐵”的濃厚氛圍。

武漢還有很多特色讀書活動深受讀者歡迎。例如,“金橋”書評活動先後依託“金橋”書評品牌特色,探索創建“金橋書吧”,形成“一吧一特色”。爲推進“15分鐘文體圈”,武漢建設了江漢區圖書館分館`金橋書院和各具特色的高品質城市書房,構建了區、街、社區三級服務網絡基礎,讓圖書館、書吧、書房發揮閱讀功效,惠及民生,豐富羣衆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此外,曇華林城牆讀書會立足武昌古城的文化底蘊,每個月挑選主題開展閱讀分享活動,通過“文本領讀+場景體驗”的方式,讓讀者在閱讀書籍的同時走進古城的大街小巷,感受歷史的沉澱與文化的傳承,以“讀城+讀史+讀人”的方式爲文化傳承注入活力。

《武漢文脈》首批圖書共7種21冊於近日推出,以武漢地區舊方誌爲主,包括《(同治)江夏縣誌》《問津院志》《(光緒)漢陽縣識》《(乾隆)漢陽府志》《(康熙)湖廣武昌府志》《大別山志》等。《武漢文脈》總編輯、華中師範大學教授馬敏介紹:“作爲現存武漢歷史文化典籍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舊志文獻系統記述了武漢各地千餘年來自然環境的變遷與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等方面的發展狀況,存史資治、內容豐富、無可替代,對認識、研究和促進武漢的文化建設、經濟發展和社會管理等,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該工程計劃用10年時間對武漢地方文獻資源進行全面系統梳理,形成武漢歷史文化資源數據庫和融合出版產品,其中編纂出版紙質圖書不少於500冊,分爲甲、乙、丙三編,分別收錄與武漢歷史文化相關的文獻、史料和研究成果。

突出特色

近年來,武漢多方參與共建閱讀空間,讓更多的市民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各具特色的優質公共文化服務。例如,東西湖區徑河街長墩堤社區內的“養娃有方·家庭城市書房”以親子閱讀爲特色,西北湖公園裡的德芭與彩虹書店(江漢城市書房)的圖書突出博物、科普主題和本土化文創產品,“兩江晴川”號遊船上的長江書苑是武漢首個長江上的移動城市書房……

武漢的句象書店內設有兒童繪本區、親子共讀區、沉浸式劇場、自習室等閱讀空間,深受小朋友歡迎。據學大教育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金鑫介紹,作爲一家由教育企業創新打造的複合型公共閱讀空間,句象書店自2022年元旦首店開業以來,持續拓展覆蓋全國的共享閱讀網絡,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漢等7座城市落地13家門店。書店依託“共享閱讀+文化空間+深度服務”的複合運營模式,打造出適配不同家庭、不同閱讀場景的文化閱讀空間。金鑫認爲,真正有生命力的閱讀空間,應成爲“家庭第二圖書館”“社區的文化客廳”,圍繞閱讀主線設置多元場景,讓每一位讀者都能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文化空間與情緒歸屬。

共青團武漢市委自2023年11月啓動實施“青年夜校”項目,目前已在全市建立17個“青年夜校”基地和多個教學點位,累計開設免費公益課程547門,直接服務青年4萬餘人次。“青年夜校雖是老概念,但在當下,我們賦予了其新活力,助力年輕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武漢青年夜校負責人魏超說,共青團武漢市委會通過調查摸清青年來夜校“爲了什麼”“想學什麼”,針對需求設計課程,並上線“武漢青年夜校”小程序,廣大青年通過手機就能報名、在線選課。依託小程序,共青團武漢市委還面向全市徵集公益課程資源,支持鼓勵非遺傳承人、網絡作家、網絡主播等新興領域青年“走上講臺”分享。同時,發揮青年宣講團、青年典型等骨幹作用,在課程中有機融入黨的創新理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等內容,讓思政課走到青年身邊、走進青年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