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老青磚是什麼茶?
內蒙古等地煮奶茶喜歡用青磚茶,它色澤青褐,形似磚頭,香氣純正,滋味醇和,沖泡後的湯色橙紅,葉底呈暗褐色,屬於黑茶類。其產地主要在湖北省咸寧地區的蒲圻、咸寧、通山、崇陽、通城等縣。因爲其最早在羊樓洞生產,又名“洞磚”。
據《湖北通志》記載:“同治十年(1871年),重訂崇、嘉、蒲、寧、城、山六縣各局卡抽派茶釐章程中,列有黑茶及老茶二項。”這裡講的老茶指的就是老青茶,距今已有100多年的生產歷史。1890年前後,在蒲圻(湖北赤壁市)的羊樓洞開始生產炒制簍裝茶,即將茶葉炒幹後打成碎片,裝在篾簍裡運往北方,稱爲炒簍茶。約10年後,山西茶商便以此爲基礎在羊樓洞設莊,以老青茶爲原料進行蒸壓,試製青磚茶。由於蒸壓後的磚面印有“川”字商標,也叫“川”字茶。
有好奇的朋友可能會問,爲什麼這種茶磚都會印上“川”這個字呢?畢竟青磚茶產於湖北省,當時主要面向北方的蒙古國和俄國銷售,又不是銷往四川地區。其實啊,這個川字最主要的原因是跟當時經營青磚茶的茶莊和茶商有關。羊樓洞最早與“川”字有關的商號,是清代山西旅蒙最大商號“大盛魁”開辦的“大玉川”茶莊(後改名三玉川)。
據內蒙古文史資料《旅蒙商大盛魁》記載:著名旅蒙商大盛魁投資設立的“三玉川”茶莊,其據點就設於湖北省蒲圻縣的羊樓洞。而這“大玉川”商號名字的來歷,其實是取自爲紀念茶仙盧仝而製作的一套叫作“大玉川先生”的茶具,因爲寫下《七碗茶歌》的盧仝,自號就是玉川子。另外,與“川”字有關的商號,還與山西祁縣的渠家有關。
渠家基業的創始人,字百川,經過艱苦創業,逐漸發家。渠家在羊樓洞開辦的茶莊大都與“川”有關,例如“長源川”“長盛川”“三晉川”“宏源川”等茶莊。在渠家大院門樓上掛的“納川”二字,既有海納百川、聚財的意思,又寓意着“包容”,是渠家創業先輩對後輩的諄諄叮囑。
在19 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現今的赤壁市羊樓洞地區不足1平方公里的小鎮內,聚集了200多家茶莊和茶葉加工作坊,它是名副其實的國際茶葉貿易名鎮。2012年羊樓洞被國家文物局確定爲萬里茶道的源頭之一,是青磚茶之鄉。作爲近代中國重要的茶葉原料供應和加工集散中心,青磚茶從這裡起步,由萬里茶道走向世界,推動了漢口和九江兩大茶市的發展。
說到製作技藝,青磚茶分爲灑面、二面和裡茶三個部分。
麪茶較精細,裡茶較粗放。一級的灑麪茶以青梗爲主,基部稍帶紅梗,條索較緊,稍帶白梗,色澤烏綠。二級的二麪茶以紅梗爲主,頂部稍帶青梗,葉子成條,葉色烏綠微黃。三級的裡茶爲當年生的紅梗,不帶隔年的老梗。麪茶製作分殺青、初揉、初曬、復炒、復揉、渥堆、曬乾七道工序,裡茶製作分殺青、揉捻、渥堆、曬乾四道工序。鮮葉採割後先加工成毛茶,毛茶再經篩分、壓制、乾燥、包裝後,製成青磚成品茶。
青磚茶發酵度較其他黑茶輕。品飲時,先用茶刀撬開一片,用沸水先洗一下茶,洗茶有利於後續茶的出湯和髮香。青磚茶外形端正光滑,厚薄均勻,磚面色澤青褐,湯色紅黃明亮,具有青磚茶特殊的香味,品飲時無青澀感覺,葉底粗老呈暗褐色。
隨着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生活節奏的加快,傳統的青磚茶利於運輸和儲存的優點被弱化,而不便於沖泡的問題卻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因而影響了市場的開拓。爲了解決這一問題,茶商們也積極轉變,適應市場的變化,推出了便於沖泡的小包裝茶品,讓廣大的消費者能夠一品香茗,感受青磚茶獨特的魅力。相信未來青磚茶一定能夠獲得更大的發展。
本文來源:圖文來自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留言告知刪除。